受大陆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重庆最近一直是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今天中午,市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从预报来看,重庆本周高温将全勤打卡,最高气温维持在40℃上下。与气温一同升高的,还有用电量。今年6月,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被拉高了1.8个百分点。7月17日这一天,国网统调最大负荷突破2852万千瓦,创同期历史新高。当前,重庆已进入迎峰度夏的关键期。今年的电力供应形势如何?全市还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迎峰度夏?今日聚焦,我们由此展开。
“疆电入渝”:
新增外电入渝能力400万千瓦
走进“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渝北换流站,12台大型换流变压器嗡鸣声低沉而有力。它们正在对跨越2200公里而来的新疆清洁电能进行换流降压。 中午12点午高峰用电时段,记者在站内监控平台上看到,“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双极输电线路的实时输送功率已经达到3531MW,这意味着一天大约有超过1亿度电从新疆送入重庆电网,约占全市用电量的七分之一。
近年来,重庆的电力需求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6%,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达11%。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能源净输入省市,重庆的电力供应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这一层面而言,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顺利投产送电,对于重庆今夏的电力供应而言,恰如一场“及时雨”。“疆电入渝”工程于6月10日双极低端投产后,新增外电入渝能力400万千瓦,截至7月24日,已累计输送电量30.5亿千瓦时。
30.5亿千瓦时也就是30.5亿度电意味着什么?以一个中国普通城市家庭年均用电量约3000度计算,足够约102万户城市家庭使用一整年;以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百公里耗电为15度,年均跑1万公里来计算,可满足 203.3万辆车全年的行驶需求。当来自戈壁的电能,跨越2260公里山河,点亮山城的万家灯火。新疆的风与光找到了价值出口,重庆的能源地位和格局也正在被改写。除了“疆电入渝”工程,2024年底投运的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也将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小试身手”。双特高压“加持”,重庆电网的灵活性在增强,这也给了顺利迎峰度夏更大底气。在双特高压输送外省电力的同时,重庆还在积极推动市内清洁电力供应。
绿色电力守护“清凉一夏”
在垫江县砚台镇白云村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工作人员正对配电箱的低压侧进行检测,保证电能安全入网。项目投运并网以来,每天可发电1400千瓦时。国网垫江供电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封胜介绍,目前全县有分布式光伏发电站640座,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6.8万千瓦,每天可以发电253.46兆瓦时。
在黔江区麒麟盖光伏电站,连片的光伏板沿着山巅分布。从这里引出的110千伏麒正线,是重庆东南部清洁能源送出的重要通道之一。黔江区利用丰富的光能资源和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推动山地风电场与光伏电站多能协同互补。截至目前,当地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已突破30万千瓦。国网重庆黔江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钟大堃透露,今年,全区有望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5万千瓦。他们也将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打出保供“组合拳”,确保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电“满格”供应。
在巫山,重庆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三峡能源重庆巫山大风口60兆瓦风电项目于5月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预计年发电量将达1.1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约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重庆曾是典型的能源洼地;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结构,一直是重庆人探索的“解题之法”。今年1至6月,重庆电网新增电源装机容量314万千瓦,其中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236万千瓦,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华能重庆两江燃机二期项目4号机组,也将于8月中旬建成投产,新增发电能力1484兆瓦。届时,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华能重庆两江燃机电厂,将成为西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天然气清洁能源电厂。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重庆全市已形成“风光水火储”发电+外电入渝多能互补格局,总供电能力超过3000万千瓦,能够满足度夏电力保供需要。这个过程中,电网持续提升的智能化、科技化水平,是护航山城夏季供电的重要力量。
科技力量护航夏季供电
每天清晨,永川39座郊外变电站内的白色“小房子”便会自动开启,一架架无人机轻盈升空,沿着看不见的数字轨道,飞向纵横山野的电网。它们的任务,是完成永川全境2000多公里输电线路、5000公里配网线路的智能巡检工作。
当数据中心检测到无人机发出的警报,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智能巡检班无人机首席工程师何涛和他的同事,就要在第一时间赶到故障现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利用无人机搭载各种传感器,对供电设备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以及隐患,来保障我们的电网安全。包括在迎峰度夏期间,负荷温度比较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搭载红外热成像镜头,及时对挂点以及连接部位进行测温,发现一些温度超标的地方。”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智能巡检班无人机首席工程师何涛告诉记者。
在万州,渝东北首个规模化5G电力通信示范项目近日投运。这些部署在电网末梢的智能融合终端,通过5G技术构建起全域感知网络,能实时感知电力运行状况,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神经元”。渝东北片区的配电网运维,也将更可靠和智能。国网重庆万州供电公司配电站房(电缆)及自动化管理人员王振宇介绍,利用“5G+智能诊断算法”,以前要花1小时才能找到的故障,现在5分钟就能准确定位,实现了由客户报修到他们主动排障的转变。
纵观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80%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70%左右的需求却分布在东部、中部地区。于是,“西电东送”成为最优解,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战略布局。重庆具备西部电源基地送东部负荷中心“中继站”的区位优势。通过实施“外引内增”、推进“能源转型”,以及瞄准新型智慧电力系统、加速提升电力终端互动能力,一直在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强化电力保障基础。
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秦帅看来, “疆电入渝”只是起手式,重庆打造“西电东送”能源资源配置枢纽,未来可期。他说:“重庆要打造构建‘西电东送’能源资源配置枢纽,下一步还有‘疆电入渝’第二条,从若羌还有一条直流要落地川渝,四川和重庆一块分享。西藏还有一条直流要进入,直接落到重庆来。同时我们还要和四川加强特高压交流联网,和贵州加强电网联系,和能源基地建立强联系,和周边省市电网要建立强联系,这样来构建一个‘西电东送’能源配置枢纽这样一个角色,满足重庆的能源需求,同时构建‘西电东送’的一个能源传输的中继站。”
电力保供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关键支撑。今年1—6月,重庆全市全社会用电量达7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增速排名国网供区第二,折射出重庆经济“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期待着,“满格电”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更有力的能源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