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受短时强降雨影响,流经江津区中山古镇的笋溪河水位急剧上涨,导致古镇沿街200多户居民住房被淹。一条预警信息,将老街内外各方联动起来。雨后24小时,第1眼TV记者记录下一个个“快”与“暖”的瞬间。
7月9日11时45分,重庆市江津区水利局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基层智治平台迅速将预警信息推送到各街镇干部和网格员手中。紧邻笋溪河的中山古镇老街,是预警的重点区域。
镇村干部立刻闻汛而动,展开逐户排查,组织人员撤离,把腿脚不便的老人背出积水区。
中午1点不到,最后一批居民撤离老街。很快,河水暴涨没过了街区,到下午4点左右,已超保证水位5米。而此时,所有人员已经转移到高处妥善安置。
下午5点左右,水位开始下降。预警解除后,工作人员带领部分居民回到现场。彼时的老街,水、电设备受损,还有大量淤泥、杂物,粗略估算,仅清淤就达到2万多立方米。
当晚,中山镇150余名镇村干部全部奋战到半夜,第二天清晨6点又回到现场。还有更多来自附近企业的工人、志愿者陆续赶来加入清淤队伍。
大件家具、障碍物,难以推上狭窄的坡道,大伙儿就组织吊车从空中除渣。小件物品则用背篓、水桶,一趟趟的背出。还有更多人推着推车赶来,一边将物资送进老街,一边将垃圾往外清运。数百人分工合作井然有序,上千米长的狭窄巷道,竟无一处停滞拥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