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司法局、市教委和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举办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论证会暨首期立法实务课堂”在西南政法大学成功举行。
据了解,立法实务课堂是政府立法部门借助立法联系点进入高校听取师生意见的重要方式,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实务专家进入课堂,与师生共同探讨立法理论与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
本次立法实务课堂主要从背景介绍、提出立法建议和开展研讨论证三方面,展开对《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立法论证。
围绕推动重庆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结合《办法》文本,从制度突破、文本规范、特色培育等方面提出了立法建议。其中,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徐泉从内涵深化、立法技术、评估机制等维度提出优化路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所所长邓建中从国家、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和最新实践提出具体建议;西南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院长温泽彬从制度衔接强调条文落地。
针对专家提出的立法建议,参会人员纷纷献言,对《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语言文字规范性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论证分析,并对进一步修改完善《办法》提出了意见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课堂首度将立法实务嵌入高校教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代表全程参与《办法》立法论证,与专家共同研讨立法难题。
“从旁观者变为立法‘参与者’,这次珍贵的机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法治建设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智慧。”参与学生谈到,通过沉浸式深度参与地方立法工作,不仅熟悉了立法流程与文本审查技巧,更在“实战”中提升思辨能力。
“本次立法实务课堂,通过构建‘政策解读—立法建议—研讨论证’三维教学场景,推动‘实务专家进入课堂、师生意见直通立法’双向赋能,实现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学者、行业专家与青年学子的四维联动,开创了立法实务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新模式。”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重庆将充分发挥西南政法大学作为司法部立法联系点、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政策叠加优势,打造“起草部门—高等院校—审查部门”三方协同机制,同时以立法项目实战实训为抓手,围绕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联合西南政法大学持续推出系列立法实务课堂,引导参与师生感受政府立法工作的真实情景,培养“懂法律、通实务、善思辨”的复合型法治人才,推动立法实践与法学教育双向融合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