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我市在“通道金融”、外汇改革创新等关键领域寻求突破,多措并举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了澎湃力量。今日一起聚焦。
中西部首部跨境金融专题报告发布
近日,西部金融中心圆桌会在渝举行。会上发布了中西部首部跨境金融专题报告,按照这份《重庆跨境金融发展报告》,重庆金融开放水平居呈现“多、强、好”三大特征。
一是试点政策多。先后获批跨境金融试点政策30多项,为深化金融开放探索了新途径。
二是创新能力强。落地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全国首笔铁路提单质押融资业务、全国首笔多式联运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在全国首创铁路提单信用证业务,开立全球首单“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
三是带动作用好。成渝两地共同获批异地办理外债登记、一次性外债登记管理改革等4项试点,成为全国首个跨地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的地区。“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之一向全国推广。中新金融合作 辐射带动10个西部省(区),实现赴新加坡融资达65亿美元。
一年多来,重庆系统谋划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高分答卷。去年,重庆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首次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今年一季度,贷款余额达6.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跨境金融这份开放答卷上,重庆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下半年,重庆成为中西部首个获批开展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的城市,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范围等5项政策支持“礼包”落地,这一系列政策的核心,就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结算优化方案,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链。我市不少“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制造业企业都从中受益。
扩大自贸金融开放 落地跨境金融外汇改革创新政策30余项
位于涪陵高新区的美心翼申就是受益企业之一,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墨西哥布局的子公司,原材料采购、加工、产成品销售都在境外。试点前,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付汇业务,要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周期较长。而现在,当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够完成境外付汇,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成本。
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近年来,重庆累计争取跨境金融外汇改革创新政策30余项。2024年,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叠加前期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累计便利300余家企业收支超1000亿美元;资本项目支持重庆高质量发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跨境融资便利化等试点,累计便利跨境投融资超200亿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外汇管理处副处长何莉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外汇制度型开放,有序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适时优化外商直接投资便利化政策,为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提供全方位、集成适配的的金融外汇支持,支持重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为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庆牵头建立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金融外汇合作机制。截至去年末,全市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领域本外币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重庆与东盟涉外收支额突破70亿美元。其中,中新金融合作更是渐入佳境,去年,新加坡数字交易所与重庆股份转让中心达成合作,支持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双向融资,星展银行、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与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合作,建立新币清算合作关系。随着西部金融中心的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金融力量,汇聚到现代化新重庆的建设中。
金融资源加速聚集 金融活水激荡两江
从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到落地中西部首个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再到向国家争取到AIC股权投资等试点……重庆金融资源正在加速聚集。目前,重庆已实现金融业务牌照全覆盖,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全国第一、金融租赁企业数量西部第一、保险法人机构数量西部第一、外资银行分行数量中西部并列第一。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重庆还定下这样的目标任务。按照《重庆市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高质量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7年)》,力争到202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2万亿元、6.6万亿元,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25家;到2027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9.5%;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达到8万亿元,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60家。
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赋能的“乘数效应”,建立立足西部、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黄英君看来,一是扩大跨境金融试点政策覆盖面。在现有试点政策基础上,争取更多国家级金融开放政策落地重庆,如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范围、优化外债管理试点等。同时,推动成渝地区金融协同发展,复制推广“关银—KEY通”等跨区域协作经验,形成更大范围的金融开放合力。二是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依托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进一步降低科技型企业、优质贸易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试点受益企业范围。同时,探索“跨境双向融资”新模式,支持重庆企业赴新加坡、香港等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吸引境外资金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另外,还要注重推动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强化成渝双城金融联动,共同争取更多跨区域外债便利化试点,推动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拓展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金融服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跨境支付结算网络,推广人民币国际化应用场景。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我们需要让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让更多金融活水在两江汇集,让更多产融协同的故事在这片热土上演,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持续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