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县域经济 一池春水“暖” “荣昌鹅”先行试水

这个五一假期有多火?火车站客流“堪比春运”,最热门的景区甚至一票难求。各个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也见证了这一火爆场面。以携程平台为例,国内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两成,跨市旅游订单的占比,达到90%。而县域旅游也在同步升温,订单量同样增长了近两成。根据大数据的热度,今年甚至有望刷新“最火五·一”的历史纪录。同时登上多家平台热门榜单的重庆,迎来了一大波流量,“五一”假期首日,重庆火车站发送旅客32.9万人次,创下单日流量的历史新高。火爆的流量,激活假日经济的一池春水。这池春水“水暖”几何?我们从“荣昌鹅”的试水说起。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波流量,荣昌鹅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在荣昌人民广场,“荣昌卤鹅第一大锅”翻腾着数十种秘制调料,香味四溢。锅里的200只鹅,可以供1000人享用“卤鹅全席”。

不仅有“铁锅卤大鹅”,荣昌鹅的十多家“老字号”还摆了个“卤鹅尝鲜区”,为游客免费“投喂”卤鹅,满街头如火的热情。

来到荣昌、尝到卤鹅,再回想起“卤鹅哥”,让人相信,这如出一辙的热情源自一脉相承。这位身着花棉袄的荣昌大哥,跟随美国网红“甲亢哥”的足迹,千里“投喂”,将这道巴渝风味推向了世界的视野。“一只鹅”的爆火让“一座城”名声大噪,荣昌敏锐捕捉到了机遇,及时构建起政策响应链,为迎接流量全盘兜底。这个“五一”,荣昌迎来史上最火长假。仅5月1日当天,荣昌高铁客运量就创下了当地的新纪录。爱心免费接送,也成了高铁站外的新风景。

这些爱心车队,都是由荣昌当地人自发组成。不只是他们,在城区街头、景点景区,随处可见爱心志愿者。免费服务、免费接送、免费投喂,还有全城免费停车·······论开门迎客——荣昌绝对是认真的。这也是重庆“宠粉”举措的内核:全民出动的背后,是整座城市的全力以赴。

“卤鹅哥”本名林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重庆大哥。当他说着一口“重庆式英语”,向网红“甲亢哥”递出家乡的“鹅儿肉”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互动,会点燃一次网络上的流量爆发。“Rongchang braised goose”冲上推特热搜,荣昌卤鹅的海外订单翻倍。在短视频时代,这一重庆市级非遗美食,换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完成了从地方特产向国际IP的惊艳一跃。流量来了,荣昌的反应也堪称“教科书级别”:48小时内,授予林江“首席推介官”称号,生产线连夜扩容30%,文旅部门同步推出“卤鹅+非遗”主题旅游线。这些,如同为流量装上了导航仪,将流量从单个IP导入城市品牌。其效果,正在这个“五一”假期逐一被验证。而接住流量只是开始,流量之后,更是见真章的时候。

48岁的林江攥着油亮、喷香的卤鹅,在人群中追着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投喂。这一幕经社交平台的全球直播,“荣昌卤鹅”的香气顺着网线飘向32个国家,成了“中国味道”的一个生动注脚——那是带着传承记忆的温度,像妈妈做的拿手菜,家常而回味无穷。

网络上爆火的人气,带火了县域旅游的热度。而当流量如潮水般涌来,荣昌并不是仅仅满足于“打卡”的浅层流量。一座城,真正要等的,是流量撬动的产业机遇。在位于荣昌老城区的这家小罗卤鹅店,门口排着长队,时不时有快递员来收电商发货的包裹。新换的店招,橘底白字,亮灯后很是显眼。而小罗卤鹅的近20家门店,最近已完成了一轮更新计划。

荣昌卤鹅的这场产业升级,贯穿了整个“鹅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上游,荣昌白鹅在青山绿水间茁壮生长,生长数据实时回传云端。在产业链的中游,百年老灶旁,非遗传承的配料中,沸腾着中药香。标准化车间里,真空锁鲜技术将保质期从7天拉长至30天。而在产业的下游,则拓展到了文化赋值。一只卤鹅里,藏着文化的密码和区域经济的联动效应。不仅“五一”期间推出了“卤鹅非遗美食消费季”,卤鹅还被嵌入马拉松等全年200余场活动中。到荣昌“吃鹅”,变成了“尝美食、玩非遗、品文化”的立体体验,让游客在一次打卡奔赴中,记住这座城市的温度。

荣昌鹅的试水,试出了县域旅游的温度。这背后,是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年轻游客正在占据假日文旅市场主导,他们追求沉浸式体验。到重庆,他们不止要看列车穿楼,也要去品荣昌卤鹅;不仅要赏洪崖洞的夜景,还想去看铜梁的舞龙。而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支撑了这一趋势。高铁网络不断扩张,许多县级城市接入高铁网络,大大降低了可达性的门槛。同时,地方政府的主动作为,也在加速这一趋势,在一波又一波新的流量热潮中,地方政府已成为隐形推手,文旅与多元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众多新消费场景,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流连于县域经济的热土。

在五一假期的美食节上,游客尝完荣昌卤鹅,还能体验夏布纺织、陶器制作,挑一把心仪的折扇,再带着“城市记忆礼盒”离开。这是荣昌的“非遗矩阵”。自4月以来,荣昌非遗体验游订单增长了120%,游客人均消费从500元提升至1200元。这样新消费场景、新服务业态,正在重庆遍地开花。

五一节,在碧波荡漾的长寿湖畔,搭起了一座座帐篷。白天,就近下水,去尝试各种水上运动,新潮刺激。从“小众”到“潮流”,露营成了这个假期长寿湖的热点。

在梁平,天空则是热闹的所在。人们乘着飞机起飞,在空中俯瞰山水田园,然后,从4000米高空一跃而出,以每秒约55米的自由落体运动俯冲。再打开降落伞,听耳边的风声,看脚下的美景。

重庆是热门目的地榜单上的常客,这样的发展模式,正在延伸至全域、全时段、全年龄段,让游客“一城看尽千重景”。当城市学会用新消费场景讲“小城故事”,县域经济不再是“下沉市场”,这一池春水将迎来百花齐放。

从流量到长久的留量,一字之差,却是一次从消费端到生产端的系统重构。重庆如何从中找到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在重庆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畅教授看来,重庆作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以消费升级牵引产业链优化,以场景创新激活流量价值。以“山城特色”为基底,构建“流量-产业-场景”多元一体化发展生态,形成新媒体引流、需求反哺产业、场景赋能消费的良性循环。一是以新媒体为流量引擎,打造全域消费传播矩阵。塑造具有文化辨识度的城市品牌,强化城市IP独特性,构建“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全媒体传播体系;二是以需求反哺产业链,推动产业高端化转型。整合电商、商圈、文旅等数据构建“消费需求热力图”,动态指导产业链优化,拓展高附加值领域;三是创新消费场景,构建“消费+产业”融合生态。建设数字孪生消费场景,通过消费场景全链路数字化,激活商文旅产业融合动能。

流量激活一池春水,敲扣的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门。许多看似偶然的“破圈”背后,其实是:厚土之上传统与创新的突围,是“十年磨一剑”的产业深耕,是政府与市场的默契共舞。这也是一套县域经济“从流量到长红”的方法论样本——接得住流量、扎得深根基、讲得好故事,且行且思,则行稳致远。远处,还有更多的风景,值得奔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