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关键时间节点,巴渝大地上,改革浪潮奔涌不停歇。近日,2024年度重庆市改革发展10个最佳实践案例和5个提名案例出炉。今日聚焦,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案例的创新举措,从更多细微处,一起去感知山城重庆,如何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的。
“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发展走到哪里,改革就要同步跟进到哪里”;2024年以来,重庆深入实施市属国企“瘦身健体”改革攻坚,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改革成效显著。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是重庆统筹城乡水务一体化经营和管理的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改革前,企业全级次法人达250多家,管理链条长、管控成本高。去年以来,企业以管理优化为目标实施专业化整合,累计压减法人158户。
压缩管理层级,压减法人户数,企业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市属国有企业管理层级已全部控制在3级(或合理4级)以内,全级次实际运行法人已压减至700户以内,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履行总部管理职能部门和人员分别减少17.2%、18.3%。 今年1季度,实现利润总额同口径增长8.6%。
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改革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主引擎。以国资国企改革为例,重庆2025年的目标,是到年底市属国企全面完成瘦身健体改革任务,盘活资产1000亿元左右;投资增长5%以上,利润总额增长5%以上,增加值增长6%以上,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打造10户具备“全国一流、行业领先、西部第一”的现代企业,形成1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如何实现?要向改革要效益,更要向改革要动力。数字化,就是新动力。在重庆,数字化、智能化,已渗透到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城市进化的关键密码。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也入选了“2024年度重庆市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数字通道”解决的一个痛点是复杂的货运流程。国际货运涉及的主体多、流程长、手续复杂。一批货要从重庆发出,出口企业要和海关总署、口岸办、铁路、港口等9个部门单位,以及货代、运营平台、鉴定机构、船代等10多个代理机构发生联系。从生产出货、到目的港收货,要走58个流程,填32份单证,而且,每个环节都可能卡壳,一卡壳,货就出不去。
破局从一场数字化攻坚战开始。去年4月,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的重庆提出:全方位提升数字通道贯通实战能力,高水平建设“通道大脑”。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依托国家战略支持和市场力量参与,重庆牵头归拢海关总署、国铁集团、人民银行等“国字号”部门机构及相关省区市的46类352项数据,并借助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框架,与沿线新加坡、老挝等国家实现“数据握手”。以数字化手段再造工作流程、重塑工作体系。现在,出口企业要办理业务,只需要扫二维码,填报一次材料,极大地压减了流程、提升了效率。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内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区域城市竞争日趋激烈。谋划推进重大改革项目,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以改革攻坚的主动赢得高质量发展先机,重庆势在必行,也志在必得。而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接下来,跟随记者丁军,去九龙坡区民主村实地感受“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带来的新风景。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老居民周婆婆今年85岁了,从1946年3月份开始就在这里住着。过去社区都是一些很不平坦的路,改造后大家出门就很方便。今天周婆婆去帮孙子修鞋子,走累了还能顺便搭车。
来到惠民巧匠坊, 周婆婆让邓师傅补鞋子。邓师傅在这儿有个固定摊位,不怕刮风下雨。熟人来了也找得到地方。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一院院长余水告诉记者,二期改造住户大概有2000多户,大概是一期的两倍。整个居民的生活需求缺什么就补什么。利用闲置的40平米用地把手艺人集中起来,既解决了他们平时营生的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周边老百姓平价生活链的一种生活需求。
在民主村,不光是有老居民,还有越来越多的新创客。一角艺术油画空间主理人周正茂小时候就住在这个地方。旁边都是二十多年老邻居,老居民带给大家的这种生活氛围非常好。
九龙坡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柏林告诉记者,这是诚信公示栏,每季度对诚信商家进行榜单晾晒,根据信用等级进行排序引导入驻商铺诚信经营。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党委副书记潘超介绍说,2.0就是在1.0基础之上推进更高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
政之始,民为重。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首次发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郑重宣示。一年来,从持续发布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到制定稳岗扩岗、医检互认等政策;从建成1695个老年食堂、11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推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4.6%;从新开工改造2620个城镇老旧小区,到开工建设7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重庆日记”的每一页上,“民生为大”是不变的底色。仔细盘点这次发布的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我们看到这样一些关键词:行政执法、安全应急管理、创新创业、环境治理、舆论监督服务民生、信访工作法治化等等,应该说,“民生”的成色非常足。当然,改革是无止境的。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炜科看来,重庆正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通报这样一批勇于创新、走在前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是为鼓励先进,更为了推动“一地创新、全市共享”。一是坚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形成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二是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扎稳打、攻坚克难,以实绩实效和人民满意度检验改革的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营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以这些改革发展系列最佳实践案例为榜样,讲好以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的大道理,持续关注和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改革共识、形成舆论合力。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重庆举目已是千山绿,我们正当不负春风起新程,高扬“改革的风帆” ,续写“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