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的各项数据指标陆续出炉。翻开重庆的经济报表:GDP增速4.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4.1%,新增就业增长了4.4%。纵观这些数字,能看到一个平稳的开局:从新意十足的“新消费”场景,到诚意十足的“以旧换新”;从百花齐放的赏花游,到免签放宽的入境游;从物流通道的车马辐辏,到夜间经济的烟火升腾……政策“乘数”与市场“变量”双向奔赴,书写了一个“流动的春天”。今日,我们一起聚焦。
新兴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摩托车也能智能网联啦?没错!看似简单的远程解锁,其背后是整套“智能网联”系统的精密协作。相比汽车,摩托车的智能化转型挑战更大、容错空间更小:动态平衡的控制、复杂路况的感知和主动安全防护,每一项都是技术高墙。
重庆宗申机车电子电气设计部经理陶然告诉记者,摩托车智能化,绝不是“汽车方案”的平移,因为两轮的摩托是“肉包铁”,安全Buff必须叠满。
核心技术研发,加上“摩托之都”厚重的产业底蕴,再叠加“车路云”一体化战略,“重庆造”摩托一季度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开局,整车产量增长了37.3%,在智能网联转型的新赛道上,再度跑出绝尘之势。
视线从摩托车转向汽车。这是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重庆造”接连发布新车,与上千家全球车企同台竞技。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再度引来瞩目、带来订单。以深蓝为例,这一“重庆造”,已成为国企新能源行业的销量冠军。
作为制造之城,“重庆造”在转型升级之后,不断勃发后劲,新兴产品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不错表现。
存量时代,一个“新”字,就是最大的可变量。国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有效激活了市场的活力。就重庆来说,一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2%;工业领域的设备投资,增长了13.9%。而全市“设备工器具”的投资增长,拉动全市投资整体增长了2.5个百分点。设备更新的“东风”,正在不断盘活这座老工业基地厚实的家底儿。借东风、产业升级的“重庆制造”,也在完成着转型和结构优化,寻找着新的发力方向。
向新向好!产业升级 活力迸发
超级工厂里空无一人,机械飞速运转,自动化生产。相隔不远,相关的产业链条,集群式布局。本地配套、就近起运,跨山越海,奔赴市场。在这座工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之城,炫酷如科幻电影的生产场景,比比皆是,足以颠覆传统制造业给人的旧有印象。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型工业化,正在形成新的增长引擎:逐梦空天的尖端材料、时代前沿的机器人、无人机引领的低空产业·······等等,这些制造业“新军”正在集体起飞,它们的征程将是星辰大海。一季度,重庆材料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长超过六成。
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潮涌而至”,产业焕新的蓬勃活力,奔涌在重庆的大地上。忽米——是重庆数字产品制造业的代表之一。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政策,带来创新活力迸发,一季度销售收入增长了17%。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主管王丽霞透露,2024年至今年一季度,公司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近2000万元。
这样“新”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之下,持续赋能。一季度,川渝共建项目完成的投资中,现代产业类项目占比超过四成。 产业升级、设备更新,这是一片浩瀚蓝海。投资向“新”而行,企业向“新”而兴。
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外贸是加速器。重庆还有一大牵引力,就是“枢纽效应”。一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三种主要运输方式: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合计运输货物“量值齐升”,运输箱量达6.4万标箱,同比增长28%,运输货值115.87亿元,同比增长26%。另外,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之列的中欧班列,也持续保持增长。一季度,中欧班列(重庆)开行了699列,同比增长13%。通道物流牵引作用增强,成为一季度重庆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流动的春天!通道牵引作用增强
10辆氢能重卡,满载着“重庆造”的笔电和汽摩配件,从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驶出,去往广西钦州港。它们行走的,是新开通的西部陆海“氢走廊”。“氢能源车+海运”的联运新模式,流程更便捷、时效更快,而且绿色环保。
多式联运的扩容和创新,已成为重庆在通道建设上的一大特色。位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位95后的门吊司机,在离地近30米高的驾驶室里,吊装集装箱。这里日均吞吐国际班列十余趟,龙门吊精准抓放之间,来自亚欧大陆的货物实现高效流转。
自去年以来,重庆通道物流的牵引力再度增强。 向西,中欧班列新开辟了直达土耳其的新路线。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通了“渝深港图定班列”。还有创新开行的“东盟快班”,全程“一单制”,货物“一箱到底”,让两大国际物流通道在重庆“无缝衔接”。物畅其流,人畅其行。繁荣商贸的背后,是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热力升腾。继去年入境外国人数量创下新高之后,一季度,这一热度再度刷新。南岸区南滨路,素有“重庆外滩”的美誉。这条路,串联起了长江索道、弹子石老街等热门打卡地,以特色文旅、历史古韵和渐次落地的新消费场景,磁石般地吸引着跨境消费。“山水之城”在频频登榜的热度之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消费与投资相互作用,加上外向型经济的发力,一季度,重庆“三驾马车”平稳起步。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涂建军看来,一季度重庆经济运行呈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和工作亮点。例如,第三产业增长4.8%,快于GDP增速;工业新动能加速培育壮大,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医疗仪器设备等为代表的新兴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两新”政策对全市供需两端都带来了明显的效果,新能源汽车、家电、手机数码等商品销售快速增长,设备更新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力。当前,全市经济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对全市进出口可能带来较大冲击,但全市经济的基本盘是稳的,企业发展预期依然较高,“两新”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显效。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邓静 吴静 袁媛 李艺 丁琳 翁弋然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