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跨越山海 连接世界

重庆,山地丘陵占市域面积90%以上,群山环绕、峡江湍急。她是杜甫诗中“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的险峻之域,也是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笔下“连一块平地都没有”的艰难之地。但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人,从不缺乏登高临远、通江达海的气魄和胸怀。第一趟中欧班列从这里驶出,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这里起笔,长江黄金水道与“一带一路”在这里交汇;内陆腹地已然成为开放前沿。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赋予重庆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定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年来,重庆加快建设链接全球的门户型交通枢纽、陆海并济的综合物流枢纽、内外联动的产业链供应链枢纽等“九大关键枢纽”,正不断向更高层级的开放迈进。

交通,是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得以铺展的基本要件。

4月9日,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卫星厅”——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竣工启用。加之去年第四跑道建成投用,江北国际机场形成了“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4条跑道”的运行格局,达到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飞机起降量58万架次的运行保障能力,直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陆上,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今年3月开始启动联调联试,预计将在6月建成投用。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高铁枢纽,重庆东站站房于3月19日建成完工。

港口方面,3月13日,位于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的黄磏港正式投入运营。3月28日,全市最大、最专业的粮食粮油专业化装卸码头——重庆港江津港区粮油码头正式开港。

重庆打造门户型交通枢纽的步伐明显加快,这座“枢纽之城”正在不断升级。

就在今天,重庆在建高速公路中的最长隧道——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彭水隧道双洞胜利贯通。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也进入了倒计时。现在的山城,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困于内陆的被动节点。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风驰电掣的铁路干线、起降繁忙的国际机场、千帆竞发的大小港口,为这座城市构建起了通达四方、辐射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以此为基底,重庆以多种方式打通出海出境大通道:东向,长江黄金水道出海;西向,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南向有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东南亚;北向有“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连接俄罗斯,与此同时,国际航线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在这个过程中,多式联运网络也编织得越来越密集高效。

近日,10辆满载笔电、汽摩配件等货物的氢能重卡,从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驶出。西部陆海“氢走廊”正式投运。“氢走廊”始于重庆,经贵阳、南宁,抵达广西钦州港。之后,货物将通过海运送达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氢能源车+海运的联运模式,不仅可以满足高品质货物对时效的要求,且更加绿色环保。

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重庆一体构建高水平合作体系和集约化服务体系。陆海新通道在线路拓展上一直处于“快马加鞭”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4年4月至今,陆海新通道沿线累计开行新线路10余条,平均每个月增加1条。今年1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3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6.4万标箱、同比增长28%,货值115.87亿元、同比增长26%。通道货物运输品类已增加到1250多种、品项2万余种,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63个港口。

不仅仅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还见证了中欧班列从首列到10万列的跃升。2011年3月19日,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从重庆团结村站启程,前往德国杜伊斯堡。截至今年3月,重庆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1.6万列,覆盖欧亚117个城市,货值近6000亿元。跨越山海的通道,为外向型经济连缀起广阔的市场,越来越多的“重庆造”走出国门、“圈粉”全球。今年1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165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高于全国整体进出口增速2.8个百分点,实现“开门红”。而随着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集成效应不断放大,“通道经济”正加速转化为“枢纽经济”。

在位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95后门吊司机周陈正在离地近30米高的驾驶室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这里日均吞吐国际班列十余趟,龙门吊精准抓放之间,皆是亚欧大陆货物的高效流转。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地标。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这里是第一站。如今,从园区出发,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满俄、渝甬四向国际班列已开行线路60余条,辐射全球500多个港口。依托“通道+口岸+保税”的优势,园区已引入企业近6000家,建成整车、跨境电商等多条临铁产业链,成为全市最大规模的连片物流产业集群。

从更大的维度看,重庆正在研究制定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方案,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临港、临空、临铁产业,形成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枢纽经济体系。产业之根向外延伸,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国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2024年,重庆全市新设外资企业792家,新增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10个;德国、匈牙利、尼泊尔等国家领导人来渝访问,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国际友城大会、“一带一路”侨商大会等成功举办……这座城市的“国际范”正越来越足。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 施启帆:

众所周知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直辖市,也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

白俄罗斯驻重庆总领事 德米特里·叶梅利扬诺夫:

去年白俄罗斯与重庆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是25亿元人民币,与4年前领馆刚开馆的时候相比,总体上升了7倍。

菲律宾驻重庆总领事 弗兰克·奥莱亚:

我们正密切关注如何加强菲律宾与重庆的经济合作,将重庆作为通往西亚乃至欧洲的门户。

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 雷君山:

重庆是中国西部发展的灯塔和典范之一,我认为重庆很好地把握并利用了开放带来的机遇。

重庆这座“枢纽之城”,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远的布局、更主动的姿态,成长为中国内陆崛起的一种路径、一股力量。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跃升,更是中国内陆开放的一个时代注脚。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GIS经济空间规划研究与应用实验室主任、副研究员贾静涛看来,可以从四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充分发挥全国交通四极之一和“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优势,加快构建链接全球立体高效的物流中枢和交通门户体系,提升多式联运衔接效率。二是构建以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融合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枢纽、产业链供应链枢纽。三是以提升区域集聚辐射能力为重点,打造西部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枢纽、新型能源算力枢纽,降低要素交易成本,推动人才、金融、数据等新质生产力要素高效集聚,协同成势;四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集成式推进海陆并进的内陆制度型开放,打造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标杆,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城市软实力。

当下,国际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增加,只有以开放汇聚合作之力,才能为全球发展带来光明前程。也只有开放的重庆,才会成为现代化的新重庆。踏浪时代、奋勇向前,我们期待着,山城以更开放之姿赢得全球应答。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