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盘活闲置资源 激活就业潜力——曲靖“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铺就群众幸福路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积极推动“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土地等资源,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让群众实现“出家门、进厂门”,兼顾就业增收与家庭照料。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此类车间350多个,带动5.4万余名群众实现就近稳定就业,走出了一条富有温度的民生保障之路。

工人在车间作业。

盘活闲置资源 旧厂房焕发新生机

富源县胜境街道后矿社区曾因煤矿而兴,也因煤矿关停陷入发展困境,大量厂房、土地一度闲置。面对这一难题,社区积极盘活原后所煤矿5200多平方米的闲置资产,引进电子元器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聚集区,成功带动300多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工人在加工电子元器件。

富源亿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后矿社区招商引资入驻企业之一,以加工电子元器件产品为主营业务。“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我们推行计件工资与弹性工时制度,让大家可以兼顾接送孩子、照顾老人等需求。”公司负责人赵加稳介绍。

陈吓玲是后矿社区的居民,家里有3个孩子正在上学。社区引进电子厂后,她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这里离家近,时间自由,我平时都是送完孩子再来上班,周末也可以在家陪伴孩子学习。”陈吓玲说。

数字赋能服务 打通用工“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企业与劳动力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马龙区月望乡结合“零工驿站”的实际需求,运用“云表通”平台将闲置劳动力资源盘清录入系统,并根据人员所掌握的采摘、种植、驾驶等技能打上相应标签。

企业需要用工时,“零工驿站”通过“云表通”系统可以精准筛选推送适合的劳动力资源,为企业和劳动力“牵线搭桥”。通过数字赋能,不仅能够快速为企业匹配合适的务工人员,也方便了群众就近就便组织化务工。

同时,“零工驿站”还通过向企业收取部分服务费用,为务工人员购买保险、组织技能培训、提供出行保障等。自2025年3月启用新功能以来,已为当地蓝莓基地精准输送劳动力2.2万人次。

特色产业引领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麒麟区沿江街道新发村,一座现代化的菌棒生产基地大门上,“在‘家门口’就业真幸福!”的标语格外醒目。2024年6月,街道引进云南福阳食用菌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为当地群众开辟新的增收路径。

菌棒上长出的蘑菇。

24岁的朱文琪选择回乡发展,在基地从事菌棒搬运工作:“看到村里有了新产业,我也想回来贡献力量。现在我自己也在尝试养菇,希望学会这门新技术,能够有更多的经济收入。”更让她期待的是,公司推出菌棒代养协议,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模式,农户仅需1.2元/棒即可启动种植,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和统一购销,让群众“种得稳、卖得出、有钱赚”。

下一步,曲靖市将围绕“完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励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和创业就业”“依法盘活用好闲置土地和房屋”等思路,进一步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升级为“家门口的产业园区”,依托全市化工园区以外的9个省级园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园区的招商、管理、保障等优势,吸纳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  作者:陈卓  )

(  责任编辑: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