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河的交流 文明的交响:中国为全球江河治理提供更多经验智慧

这是2024年12月20日拍摄的武汉阳逻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华社武汉9月27日电 题:大河的交流文明的交响:中国为全球江河治理提供更多经验智慧

新华社记者喻珮、熊翔鹤、乐文婉

江河为桥、文化为媒。9月26日在武汉启幕的2025“大河对话”汇聚国际组织官员、世界流域机构专家、中国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等各方代表,共赴文明之约、共谋发展之策。

9月26日,以“大河文明——全球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大河对话”在武汉开幕。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会议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吉隆坡湿热带中心主任伊尔·拉特纳·拉贾不断拿出手机拍摄记录下中方学者分享的内容,并积极交换联系方式。

“马来西亚是降水很多的热带国家,如今气候变化带来陡增的降水强度,给我们的排水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次来武汉,我们找到了应对办法——海绵城市,并已开始研究如何将这一技术运用在马来西亚。”他说,连日来参观了研究机构,了解到中国通过系统性和全流域治理,保障着全长6000多公里的长江碧水东流,还计划邀请清华大学教授到马来西亚做分享,提升大家对流域治理、AI技术应用等领域的认知,找到更多合作方向。这正是此行参加“大河对话”的意义所在——面对面建立联系、推动务实合作。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位于“长江之腰”的湖北武汉,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2016年、2018年先后举办两届“大河对话”。今年的对话聚焦“大河文明——全球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各方怀抱可持续发展、包容互鉴、协同治理与全球关怀的视野和经验,为世界各国江河治理、文明发展提供实践方案。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对于中国在治水方面最新“流行”的概念——数字孪生技术格外感兴趣。他了解到,长江与黄河数字孪生系统已实现对三峡、小浪底等关键水利枢纽的联合调度,具备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功能。

顾博维尔说,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中国在水利领域的担当与作为,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对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和水安全的高度重视。

全面展示长江流域丝绸文化、玉石文化的辉煌成就;探究江河作为重要的文化标签所孕育出的丰富内涵;探索数智时代流域治理新路径……中外代表们依次分享经验、碰撞思想。不同文明在平等对话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互鉴中凝聚共识,在融合创新中实现突破。

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例,从川渝加强三星堆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到江苏以长江干流为主线构建独特文化空间体系,再到杭州良渚古城成功申遗实证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如今长江沿线已经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衔接、开放共享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格局。

“这种‘文化性激活’与‘生态性延续’相统一的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智慧,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任慧说。

2025年3月25日,船舶行驶在长江三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兵书宝剑峡水域。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语境中,“水”平等滋养万物生灵,是世界共同的财富。中国大力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与相关国家共建中国—欧盟水政策对话、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多边机制,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企业设计或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苏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等,帮助当地提升供水、供电保障能力,惠及广大民众。

“江河治理不应是‘闭门造车’,而应吸纳不同视角下的经验与智慧。我们的使命是将这些分散的江河文化联结成区域性的文化整体,让江河文化的影响力跨越国界。”亚太水论坛管委会主席吴昌华说。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