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青春定义“智能+”:创新浪潮中的青年力量

当青春遇上“智能+”,激情和创造力“双向奔赴”!

这个“五一”假期,身高1.2米的人形机器人“N2”又进阶了。在北京的一次拍摄活动中,它双膝微屈,纵身一跃,干脆利落地完成一个后空翻,双足稳稳落地。迈着小碎步,再作调整,又是一次翻腾。最终,它“一口气”完成7个后空翻。

学会后空翻,“N2”用了多久?答案是:20天。第一周完成模拟仿真训练,第二周算法搭载真机,第三周调试提升……研发团队清一色“95后”,胆大心细,不怕失败。

20天时间不算长,但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益求精。“我们将人类的空翻动作逐帧分解,细化成100多个具体动作教给机器人。”松延动力算法负责人崔文昊说。

4月19日,松延动力人形机器人“N2”在比赛中。当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行。新华社记者张晨霖 摄

青春,就要勇攀高峰,展现青春作为。

在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60多种工业机器人陆续下线,分批投入焊接、喷涂、搬运等工业制造领域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降低了人工作业风险。这其中,研发人员庞恺带领的年轻团队功不可没。

31岁的庞恺曾在海外从事机床精密加工工作。2022年,他敏锐察觉到国内工业“智造”的广阔发展前景,毅然放弃高薪回国,一头扎进工业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等关键技术研发中。

4月23日,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AGV机器人正转运生产下线的工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李力可 摄

“如今的机器人能够精准辨别多种作业场景,实现了多手臂协同作业。”庞恺说,就在刚过去的4月,团队成功实现工业机器人远程实时操控。展望未来,他希望继续提升机器人拟人化作业程度,支撑国内制造业智慧转型“再升级”。

青春,就要回馈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在辽宁,曾患脑梗的七旬老人在下肢外骨骼训练器助力下,从基础的勾脚背、抬腿、屈髋开始,到跨步训练、上下楼梯、扶桌蹲起,逐渐能以正确的姿势行走。看到这一幕,“90后”丛朝阳倍感欣慰。

4月24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医疗与服务机器人事业部行业经理丛朝阳(左一)在演示无源可穿戴式下肢助行器。新华社记者王莹 摄

丛朝阳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医疗与服务机器人事业部行业经理,深耕养老康复机器人研发领域已有8年。产品问世之初并不完美,但经过机构和社区长者们不辞辛劳协助试用后,在减轻产品重量、优化材质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产品逐渐完善。

“每个人都会变老,大家都希望晚年生活过得更有尊严、更有质量。”丛朝阳说,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企业研发的智能化、适老化产品越来越丰富,已经拥有智能助行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等20余款产品。

“我们的创新不以年计,正以天计。”“和老龄化社会进程相比,我们的创新还要再快一些。”……青春,步履不停,在“智能+”的时代浪潮中,青年将用实干不断书写青春新篇章。(记者张骁、王莹、李力可)

(  责任编辑:杨雨实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