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全球紧密团结是终结艾滋病流行的关键——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拜安伊玛

新华社记者褚怡杜哲宇

10月11日,在德国柏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拜安伊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张豪夫 摄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拜安伊玛在2025年世界卫生峰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抗击艾滋病取得显著进展,但要巩固成果并最终实现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仍需各国紧密合作。

“自2010年以来,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和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拜安伊玛说,“各国携手抗击艾滋病,支持那些负担较重的国家,这种团结是成功的基石。”

目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控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2023年有近3100万名感染者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拜安伊玛表示,所有成果的取得都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团结合作,全球抗艾进程才能不断向前。”

拜安伊玛指出,尽管成果斐然,但仍不能掉以轻心。一些国家暂停对外援助、削减预算,直接冲击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实现(联合国制定的)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国际社会需要持续努力。”她说。

10月11日,在德国柏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拜安伊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张豪夫 摄

她表示,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正逐步强化本国防治体系。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知识分享、能力建设和南南合作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艾滋病防控水平。

拜安伊玛认为,防治艾滋病必须兼顾社会层面的挑战,教育和性别平等在预防新增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妇女和女童仍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影响。让女孩留在学校,是防止她们感染艾滋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她说。

近年来,科技创新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带来了新的希望。拜安伊玛提到,新型抗艾药物来那卡帕韦“有望成为突破性成果”。她呼吁各国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让新技术和新药物惠及更多人群。

拜安伊玛强调,面对像艾滋病这样的全球性挑战,必须通过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来寻找全球性解决方案。各国应继续携手,反对对感染者的污名化和歧视,扩大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防治艾滋病,不能只依赖药物。生活方式转变和社会平等的实现,同样是重要防线。”她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