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荣贵德:13年义务讲解千余次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在大足区石马镇,69岁的退休教师荣贵德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唐赤英故居志愿解说员。13年来,他风雨无阻地为参观者讲述革命故事,累计讲解超过1200场,吸引了8万余人次聆听这位大足籍红军将领的英勇事迹。

lQDPD3HHjxyuOFnNDADNEACwJ3rUgqoUmy4IjV2A4I-jAA_4096_3072.jpg

荣贵德正在为参观者讲述革命故事。(记者:侯小梅 摄)

“唐赤英是咱大足的革命英雄,他的故事不能埋在岁月里!”这句朴素的话,是荣贵德红色坚守的起点。2006年,还在石马小学教书的荣贵德,偶然听闻唐赤英的事迹,内心深受触动,当即萌生为这位革命烈士著书立说的想法:“英雄的故事该被记住!”

为搜集第一手资料,2006至2007年间,荣贵德多次奔赴唐赤英出生地。他爬坡过坎考察故居的住宅格局、周边地形地貌,甚至顶着烈日寻访英雄的祖坟遗址;遇到唐赤英的孙子、侄孙,或是知晓情况的老支书,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农家院坝里,边听往事边认真记录;碰上不确定的历史细节,又一头扎进史料堆,查阅海量文献严谨考证,生怕遗漏半点真相。

lQDPM4NISffruFnNDADNEACw6xXvVHLnbVYIjV2A4G_1AA_4096_3072.jpg

荣贵德正在为参观者讲述革命故事。(记者:侯小梅 摄)

2014年,《唐赤英传奇》正式出版。书中不仅还原了唐赤英征战沙场的壮烈,更刻画了他的家国情怀。这本书出版后,唐赤英故居的参观者从寥寥无几变成络绎不绝,原本冷清的小院,渐渐成了当地群众缅怀英烈、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只要有参观需求,不管刮风下雨,我随叫随到!”早在2012年,荣贵德便主动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兼职做起唐赤英故居的解说员,义务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唐赤英的生平事迹,让英烈故事走进更多人心里。2016年,荣贵德从教师岗位退休,他没有选择在家安享晚年,而是主动请缨,正式成了唐赤英故居唯一的志愿解说员。这一守,便是13年。

lQDPM4pjR0F4uFnNDADNEACwXqVJcXDsBw8IjV2A4LEaAA_4096_3072.jpg

荣贵德正在为参观者讲述革命故事。(记者:侯小梅 摄)

尽管每场讲解只有半小时,但他从不含糊——提前整理好讲解资料,将唐赤英的生平故事与时代背景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即便感冒发烧、身体不适,也从未推脱过一次。“挺一挺就过去了,大家信任我才找我,这是我的责任。”荣贵德说。

13年来,荣贵德累计义务解说1200余场,受众达8万余人次。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不仅分文不取,还自掏腰包改善故居环境:花几百元请人书写唐赤英事迹的字画装点展厅,掏钱印刷展板方便游客参观,闲暇时还会主动打扫故居卫生、整理展品。“花点小钱不算啥,能让更多人了解英雄、记住英雄,比啥都值。”

lQDPM5ULwy_MOFnNDADND_CwLkhDJc6do6wIjV2A4L59AA_4080_3072.jpg

荣贵德正在为参观者讲述革命故事。(记者:侯小梅 摄)

如今,荣贵德的头发已从青丝变成白发,但他传承红色基因的脚步从未停歇。除了写书、解说,他还不断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创作红色文章、编写微电影剧本、主编社区红色读本、设计课件,甚至计划筹集资金,将唐赤英的故事谱成歌曲,让红色旋律回荡在乡间。

“我脑海里除了吃饭和工作,装的全是唐赤英的故事。”荣贵德笑着说。这些年,他先后获评“大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大足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但他始终淡泊名利。“能为英雄做些事,能为红色传承出份力,我感到高兴又自豪。”

lQDPM43wxeY_OFnNDADNEACwE22CCbIRG00IjV2A4L05AA_4096_3072.jpg

荣贵德正在为参观者讲述革命故事。(记者:侯小梅 摄)

在石马镇新立村,荣贵德的事迹早已传遍乡邻。提起他,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荣老是真的用心在做这件事,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好人榜样’!”而荣贵德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用笔墨记录历史,用声音传递精神,让唐赤英的红色故事代代相传,让“五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  作者:侯小梅 熊敏秀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