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和发展的动脉。“十四五”时期,我市交通建设迎来历史性跨越,全市综合交通网规模超19万公里,基本形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2小时重庆”交通圈基本建成。
作为连接成都、重庆两大西部中心城市的直线通道,新建成渝中线高铁正加速推进。 近日,线路位于大足区宝顶镇的大足石刻站,上线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建造台车,预计 今年底可完成站房、雨棚主体结构封顶。
中铁建工集团成渝中线重庆段站房3标项目部生产经理刘强:“可实现模块化拼装、机械化操作、智能化控制,提升安全系数的同时,施工效率提升20%。”
高铁大通道快速成型,高速公路网也在持续织密。渝赤叙高速(重庆段)是我市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四环二十二射六十联线”中的第十五射,日前, 全线最长大桥—— 位于綦江区的茅草岗大桥正式开始右幅架梁作业。
中国十九冶渝赤叙3标施工负责人邹程:“茅草岗大桥的施工由下部结构转为上部结构,后续我们将进入本桥的桥面系施工,向年底半幅通车的重要节点目标冲刺。”
在畅通区域经济动脉方面,我市还着力实施250公里国省道改造。位于云阳县的国道G348改建工程就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控制性工程人和隧道首板二次衬砌混凝土近日顺利完成浇筑。
中铁十五局集团云阳县G348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贾威:“我们采用了技术先进的全液压钢模板衬砌台车进行作业,下一步,我们将有序推进隧道开挖、隧道仰拱及二衬循环施工。”
市交通运输委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网规模达到19.4万公里,较“十三五”末新增约1.4万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130公里,渝东北、渝东南相继实现零突破、进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02公里,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新改建普通公路2万公里,实现87%的乡镇通三级路、98%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水运方面,全市可通航1000吨以上船舶的航道里程达到1140公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基本建成。民航方面,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楼等,全市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8408万人次。目前,中心城区至万州、涪陵、黔江等27个远郊区县已实现2小时通达,“2小时重庆”交通圈基本建成。
市交通运输委总工程师、综合规划处处长李灼:“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开工黔江至吉首高铁,谋划推动安康至恩施至黔江铁路等项目。预计到2027年,建成通车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4条高铁,努力建成‘2小时重庆’交通圈。”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王雄伟 苏杭 特约记者 李东 石汉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