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推荐 > 重庆 > 正文

【数字改变重庆】AI赋能守护一江碧水 “巴渝治水”为全球城市治水提供“重庆经验”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打造了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探索形成了市域层面以数字变革重塑超大城市发展服务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有效路径,正向着全面建成数字重庆基本能力体系的目标努力前行。10月30日起,《重庆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数字改变重庆》,生动展现全市上下推动数字变革的探索创新。首先来关注“巴渝治水应用系统”,在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中,该案例入选2025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为全球城市治水提供了“重庆经验”。

不久前,“巴渝治水”自动监测到永川区小安溪双河口断面连续7天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立即发送预警信息给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和乡镇负责人,提醒关注水质异动,相关人员迅速联动,赶赴现场精准排查。

永川区板桥镇经济发展板块生态环保岗工作人员蒲福禄:“第一时间组织镇村干部,检查取水口。同时也邀请环保局的专家们一起沿河段上游取样、排查,经综合研判,确认指标异常是因近期降雨和天气原因引起的短暂超标,可以自然降解。”

从接到预警到成功处置,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这正是“巴渝治水”高效运转的结果。该系统整合22个市级部门900余项数据,建成空天地一体化水环境智能感知网,汇聚感知点1.7万余个,将水环境问题发现时间从平均7天缩短至24小时。不仅如此, “巴渝治水”还构建起五级四色预警机制,建立断面水质预测AI模型,实现未来3天水质主要污染物日和小时浓度预测预报,汛期污染预警精准度在85%以上。

市生态环境局大数据应用中心技术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刘晓:“构建起‘快速感知、风险研判、态势分析、高效处置’的治水作战体系,相比于过去,我们的问题发现、污染溯源和问题处置的效率提高了80%。”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巴渝治水”开发了全市画像、流域画像、区县画像功能,对水质变化状况及污染趋势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分析,实现对每条河流、每个区县的精细化监管。依托这套系统,我市已构建起水态势一屏总览、水污染联动治理、水问题闭环处置、水任务协同管理的数字治水新格局。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我们将持续深化‘AI+污染防治攻坚战智管·碧水保卫战’综合场景建设,强化AI与数字治水双向赋能,为超大城市水环境治理、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  作者: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龚毅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