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27日和28日两天我市大部地区仍以晴热为主。为减少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我市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突出数智赋能。近日,由市水利局与市农科院携手打造的重庆市干旱灾害防御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将系统开展干旱灾害防御研究,为中长期预报、预判等提供技术支撑。
走进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的智慧果园基地,土壤墒情传感器、小型气象站等终端设备正不断传输监测数据。通过智慧平台+模型算法,工作人员可以精准判断土壤干旱程度和区域分布。
“来判断这个区域的土壤是否是干旱、半干旱或者极端干旱,我们给予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抗旱应急的处理。”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所长武峥说。
市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郑吉澍透露,这个模型、技术,已经在奉节、忠县等一些区县得到了推广应用,提升亩产效益大概可以达到800块钱。
据介绍,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伏旱区,易发生冬干、春旱、夏旱、伏旱、秋旱。特别是伏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目前,重庆已经在水资源调度、稻田水分调控、橘园干旱预警与灌水决策等方面取得突破。干旱灾害防御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将有效整合农业、水利两大领域科研力量,按照“共同选题、协同攻关、共享成果”协同创新机制,系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
市农科院科技处处长高立洪说:“围绕应对干旱的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的培育和雨水积蓄利用的技术、装备开展重点研发,打造极端干旱条件下的全国性的技术创新平台。”
市水利局水文与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孟晓宁表示,通过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涵养高品质创新生态,为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杨雪仪 莫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