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号开始,一轮强降雨突袭山城,包括中心城区在内共造成20多个区县受灾。全市上下迅速激活应急响应体系,打响超大城市安全运行保卫战,有序开展人员转移、内涝排水、道路抢通,目前各地生产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复。
此次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区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强暴雨。在巴南,4000余名党员干部投入抢险救灾一线,有序开展紧急避险转移、积水点处置等。记者在红光立交看到,昨天积水的道路已恢复正常,路面清淤、地下管网疏通等工作正在进行。
地下管网抢险疏通现场工作人员黄先生:“到目前为止,这一截管道还有几处塌陷位置,可能就是这一两天就能全线贯通。”
在渝北区,针对地下车库进水险情,消防救援人员昼夜奋战,争分夺秒抽水排涝。在九龙坡,电力部门正对受损电力设施进行抢修,力争今天内恢复供电。
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九龙供电中心检修技术专责曾强:“因为暴雨形成的水流导致基础砌筑进度比预计时间晚了两小时,我们将尽快完成吊装以及试验工作,尽快完成抢修,恢复供电。”
暴雨夹杂狂风,还导致城区多个路段树木倒伏,各地市政、环卫等部门快速响应,组织力量清运树木、清扫路面,第一时间恢复交通秩序。
渝北区回兴环卫所回兴站站长林伟:“组织两个班组,工人大概出动二三十个人,水车、机扫车等,等绿化清理完了过后,我们再进行善后的工作。”
渝中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周建:“通过应急叫应系统、预警系统,及时叫应相关责任人,处置了受灾房屋49处,车库积水28处。”
来势汹汹的暴雨同样让地质灾害风险陡然增高。9日下午,我市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号20时至10号20时,江津、南川、綦江属于风险高地区。在江津区蔡家镇,11支“防汛突击队”闻令而动,深入辖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浸区等开展拉网式排查,救援人员涉水施救,从地势低洼处转移被困群众,在中山古镇,清淤工作也正有序进行。
整个中山老街是沿笋溪河而建的,可以看到整个路面是非常狭长和狭窄,也为清淤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江津区应急救援队队员、中山镇应急排民兵程俊豪:“因为大型的设备进不来,然后我们就用手搬,把石块给清理掉,用铲子将淤泥清理掉。”
志愿者:“尽量地希望他们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汗水无所谓。”
中建桥梁有限公司抢险现场指挥刘博:“300多人扛着铁锹,拿着扫把、推车就奔赴现场,我们现场还准备了吊车、铲车。”
江津区中山镇专武部长、副镇长叶春雷:“预警解除后,我们立即陆续组织各方的力量展开我们的重建,目前我们大部分地区已经通电了,现在大家都可以回家了。”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