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5月16日举行第五场,介绍我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有关情况。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聚焦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空间安全等重点领域,推进应急管理统筹协调、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安全智能管理“硬核”升级。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邹瑜:“创新工作机制、增强统筹力度,创新构建分段分级分类分层预警响应机制,细化各级各部门,各类场景下的责任清单、事项清单。”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鞠广:“制定专项规划的管理办法,协调行业部门在编制完善专项规划中落实安全韧性要求。”
在强化数字赋能方面,我市打造“数字应急”平台,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事故灾害防救“一屏观全域、一网连全市、一脑统全局”,运行以来应急响应速度实现300%的跨越式提升,资源调度效率跃升150%。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席红介绍,推进数字孪生,实现管线“能看见”。目前,全市已归集全市11.2万公里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数据。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阳透露,用“一个平台”赋能智慧监管,接入了2000余个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桥隧、窨井盖等设施的运行状态。
2025年,我市将以“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为牵引,从严格风险闭环管控、开展突出问题整治、加强应急响应保障等五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市消防救援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梅梅:“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专项整治,范围覆盖医院、学校、养老院、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
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任洪涛表示,将加大运输全要素、全链条风险防控模式复制,力争2025年底,风险防控覆盖人数从3.8万突破到9万,车辆数从2.5万突破到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