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经济是绿色转型的“加速器”,也是消费升级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市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牵引,将二手商品流通作为消费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全市二手商品交易规模年均增长超5%,带动就业创业超10万人。
在位于江北区港城工业园的祖棋空调村,8000平米的场地上,摆放着上万台二手空调,10余个空调品牌。通过将企业闲置的制冷设备集中回收处理,进行分检、检测、保养,再根据市场需求配套销售,这里的二手空调凭借性价比优势,收获不少初创企业的青睐,年销售量已突破5万台。
采购人员林浩:“夏天来了,我们公司新场地急需一批空调,今天打算采购20多台。”
重庆祖棋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思其:“实现绿色回收,将所有的制冷剂进行零排放,然后将我们的商品保养得更加完善,形成一套标准,让我们的消费者用得更加放心。”
助力企业节约成本的同时,优质二手商品也让不少市民享受到“淘货”的乐趣。作为区域性循环经济示范平台,位于五里店街道的董家溪跳蚤市场形成了以收藏品、家用闲置物品及二手家电、二手家具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销售服务体系,每到节假日,前来光顾的市民络绎不绝。
市民:“今天我来这边淘到了一个卡西欧的复古相机,感觉挺好的。”
董家溪跳蚤市场董事长苏炜:“2024年经营数据显示,年度资源再生总量突破30万件,累计实现绿色交易额2亿元,带动就业规模达2000人。”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培育各类二手商品流通企业80余家,建成二手商品交易市场57个,形成21个大型综合市场+20个专业市场+N个社区网点的市场布局。2024年,全市二手商品交易规模达697.5亿元,同比增长超5%。市商务委表示,接下来我市将以创建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流通网络打造、流通模式创新、流通秩序规范等“四大行动”,提升二手商品流通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市商务委市场流通处副处长刘建勋表示,力争到2027年交易量增长15%以上,形成3-5个典型案例,为全国二手商品流通高质量发展贡献“重庆经验”。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毛林涛 王祥 特约记者 罗顺 黄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