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逐渐消退,暑运接近尾声,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旅游季,也宣告收官。这两天,所有线上旅游平台都在忙着盘点大数据,《观察报告》相继出炉:重庆的打榜热度依然不减,在国内热门城市TOP10、亲子游目的地TOP10等榜单上,均有重庆的名字。同时,包车游订单量同比增长了67.5%,酒店订单量增长了5%,两项衡量旅游消费的数字明显见涨。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指向了一幅活力迸发、热潮涌动的城市图景。如何延续热度、释放热力?
“总要去趟重庆吧,去吹吹江风,感受山城的夏天……”这句关于重庆的经典旁白,如同暑期消费季的注脚,点燃了全城的消费热力。到渝中半岛来一场citywalk,是许多游客山城之旅的“标配”。这里,不仅有直冲天际的摩天大楼,也有古韵悠悠的特色建筑,可谓“一步一景”。目不暇接的打卡还不够,这个夏天,人们更加期待晚风的吹起。当夕阳落入山脊线之下,整座城市都在等待亮起的灯火、闪烁的星光,还有即将绽放的烟花。
每个天气晴好的周六和重要节假日的夜晚,“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都会在两江交汇处与游客准时相约。视觉的盛宴和盛大的仪式感,不仅拉满了夏夜氛围,更带火了夜间消费。沿线的餐酒吧,客流量翻番;瞰景的酒店房,预定量爆单。周边的夜市摊,以另一种烟火气,诠释着不夜重庆的多样性。
重庆作为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夜经济影响力”榜首的城市,“不夜重庆”的文旅活动层出不穷,业态、场景不断升级。七夕之夜,位于长江之畔的江津白沙镇,仿佛打开了穿越时空的任意门,身着古风服装的年轻人,手持彩灯,穿行于古街巷陌,衣袂飘飘,丝竹声声,沉浸感拉满。这是川渝夜经济嘉年华的其中一个主题活动,通过多业态融合与区域联动,累计带动两地消费超2000万元。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经济不断升级,衍生出更多“产品+场景+文化”的融合消费场景。在白昼退场之后,加倍热闹地演绎着烟火升腾的城市图景。
文旅产业是稳定消费的助推器,能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多领域产业链发展,产生强大的消费乘数效应。在这个关键变量上,重庆频频释放催化力,除了场景、业态的升级之外,还有真金白银的助力:2025年暑期消费季,重庆发放了1.2亿元消费券,核销率超过85%,直接催热了市场,带来消费升级,也带动了新的产业升级。
所谓“行到三峡必有诗” 。重庆自古就是“诗和远方”的代表地,风光、诗意、浪漫,尽在山水中。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75%,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荆竹村榜上有名。炎炎夏日,住在这里,就像住进了森林里。精品民宿、乡村茶馆、时尚书屋……各种设施,让山中悠长岁月,尽享悠闲适宜。
作为山水之城,重庆是“清凉资源”的富矿,尤其适合发展避暑游、纳凉游等“暑期爆款”。“进山避暑、亲水纳凉”,是重庆暑期文旅的主打产品,场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融合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升级版。盛夏时节,置身海拔千米之上,或者花样玩儿水,寻找一方清凉天地,挥洒夏天的热情。
据文化和旅游部预测,今年暑假出行人次有望再创历史新高。为抓住关键窗口期,这个暑假,重庆推出五大主题避暑纳凉产品,将山川与户外运动地、露营地、耍水地等收罗其中,满足暑期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注入超过9000万元的暑期文旅消费补贴,为市场再添一把火。一场场精心打造的消费盛宴,贯穿了从流量到增量的全链条,一幅充满新意的烟火长卷,也随之在重庆全域、全时段徐徐展开。
当前,文旅消费已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抓手之一,通过消费场景的跨界融合,有效打破传统业态的边界,实现资源互补与产业联动。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发生在电影消费市场。2025年电影暑期档,无论是票房还是观影人次,均已超过2024年同期。其中,暑期档最高单日票房等多项纪录,在这个夏天被刷新。而在票房新高的背后,还有“票根经济”的叠加效应。让已经到达消费旅程“终点”的票根儿,成为撬动另一个消费旅程的“起点”。
作为全年周期最长的电影档期,今年暑期档被寄予厚望。银幕上“百花齐放”,满足暑期里的多元化观影需求。而更多的功夫,还在银幕之外。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持续领跑暑期档票房榜,这是主创在山城的路演。凭借票根,观众可以参与一系列影片主题活动,消费周边产品,为观影增添新意。像这样的“票根”新场景,今年尤为出彩。
就在7月,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重庆永川举行,围绕电影,全城热度拉满。重庆发放了超过1000万元的电影消费券,覆盖整个“暑期电影档”不说,观众还可以凭票根——“跟着电影去旅行”,享受重庆各个景区的联动优惠,整个范围覆盖各个区县,乡村游、研学游、亲子游……等等,都在“票根经济”的一把火中,迎来了最热的夏天。这也是一次从消费端倒推而来的产业重构,让单一消费行为不断产生叠加、甚至是乘数效应,推动不同业态融合,构建“文旅+”的融合生态,实现从“生态势能”到“产业动能”的转化。重庆的美丽乡村和8D魔幻都市的城市印象,也将随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暑期旅游季收官,但旺季窗口并未结束。从暑期至国庆的文旅市场,热度如何持续释放?《重庆市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于近日印发。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魏鹏看来,重庆文旅产业仍有继续扩容的空间。首先,“文旅+赛事”是引爆消费的强劲引擎。通过“跟着赛事去旅游”的模式,拉动住宿、餐饮、交通等综合消费链,实现“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经济受益”的多元效应。其次,“文旅+活动”能创新持续性的消费热点。我们既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品牌活动,也要引入大型国际性活动,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文旅+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北碚缙云村“缙云十二时”深度体验活动,通过六大主场景设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自然与人文之美,是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最终让文旅产业成为联系城市与乡村、游客与居民的纽带,推动文旅与体育、电竞、农业、科技等产业全方位融合,创造新场景、新体验、新消费,构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文旅消费生态圈。
消费市场不断迭代,消费需求不断变化,怎样不断创新,打造与之匹配的产品供给?如何用消费变量撬动发展增量?这个夏天,重庆人进行了一次更多元的探索。“促消费”这篇大文章,也许永远不会写到终章。但每一次探索,都将为生活增添美好,都将让盛夏丰盈,万物荣华。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邓静 丁琳 李艺 雷羽 李嘉博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