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乌镇的“热度”居高不下。
11月6日至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期举行,全球目光再度聚焦这个江南小镇。本届峰会恰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2015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被首次提出,这如同埋下了一颗互联网向上向善发展的种子。十年后的今天,这颗种子已生根发芽。十年间,这一理念持续为全球互联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稳定性和正向驱动力。
前不久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蓝图,也对推动互联网领域创新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十年“织网”,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未来又该如何让数字普惠的阳光更好地穿透“数字鸿沟”,实现从“乌镇共识”到“全球行动”的跃升?

▲11月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这是开幕式现场。记者 黄宗治 摄/新华社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十年,技术迭代与全球治理需求深度交织,既印证了互联互通的必然性,也揭示了数字时代的深层规律。
治理机制的协同创新,是应对数字挑战的关键路径。网络空间的全球性特征,决定了任何单边治理模式都难以奏效。实践表明,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需兼顾“硬法”与“软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多元路径。
以网络安全为例,网络领域的传统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需要跨国警务协作与统一的技术防御标准;而新兴挑战如深度伪造、算法歧视等,则需通过行业自律、公共教育、技术反制等手段应对。
通过治理机制的协同创新,各国可以将互联网发展的“竞争逻辑”转化为“共生逻辑”,以免陷入零和博弈。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从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到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再到连续举办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始终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性力量。
技术伦理的全球共识,是数字时代稳定发展的基石。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但连接的价值不在于物理层面的联通,更在于规则和伦理层面的共通。
十年践行、十年深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深入人心。十年间,从5G标准制定到完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从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到量子加密技术,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到,技术标准的制定若缺乏伦理共识,将导致“数字鸿沟”扩大而非弥合。
例如,在算法推荐领域,过度追求用户停留时长的商业逻辑,会引发信息茧房、虚假信息蔓延等全球性问题。这促使不少国家和地区重新审视技术发展的价值导向。否则,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成为认知偏见的“放大器”。

▲11月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这是嘉宾参加开幕式。记者 黄宗治 摄/新华社

当前,全球网络治理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数字主权博弈加剧、技术标准碎片化、治理赤字扩大等深层矛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数字鸿沟”持续扩大、数据安全治理失序与AI伦理风险交织形成的复合型困境亟待破解。
站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下一个十年”的起点上,中国应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世界各国又该如何应对挑战,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网络治理体系?
在技术创新上“跑起来”。技术革新不仅赋能本国产业升级,更可为全球数字基建注入强劲动能。比如,中国政府提出推进的“万村通”项目,为非洲上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在中亚,中国企业建设的5G基站,让游牧民族用上了移动互联网。
下一步,我国可继续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6G通信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步完善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生态,通过技术共享与能力建设,推动数字基建普惠化。
在规则完善上“立起来”。全球网络治理需摒弃单边主义思维。各国应当以多边协商为基石,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包容性对话平台,实现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共建共享。
规则共建共享的关键,在于尊重各国网络主权。中国可牵头制定《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实施细则,明确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边界与安全标准;在数字税、数字贸易协定等议题上,推动形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方案,避免“数字殖民主义”加剧全球南北差距。

在成果共享上“实起来”。就全球来看,“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长期以来,中国不仅自身实现了跨越式数字发展,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带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
发达国家应当摒弃“数字霸权”思维,主动承担技术输出与资源倾斜责任。一方面,开放核心数字技术专利,降低发展中国家获取门槛;另一方面,应联合国际组织构建全球数字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医疗等薄弱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使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民生红利。
当算法歧视、数据霸权、技术鸿沟成为全球挑战,任何单一主体的“最优解”,都可能成为整体的“次优解”。真正的共同体,是让每个节点在互联中增值、在共享中进化。下一个十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定能超越技术博弈的浅滩,抵达价值共享的深海,在不确定的数字海洋中锚定人类文明的共同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