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国庆不停工 重庆多个路桥隧项目“火力全开”抢抓建设进度

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记者走访了重庆多个“路桥隧”项目建设现场,随处可见机械轰鸣、焊光闪烁。建设者们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奋战在施工第一线,加班加点抢建设进度,以实际行动祝福祖国的生日。

南山脚下施工正酣 江南隧道冲刺年内通车

上午9时,南山脚下,由江南发展集团组织实施、中建五局承建的江南隧道及茶黄路工程项目现场机械运转有序,200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工程整体推进。

▲2025年10月1日,江南隧道施工现场,中建五局的技术工人正在进行机电安装。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初具规模的隧道内,新铺的沥青路面乌黑平整。电工刘朝民站在升降平台上,专注地进行电缆桥架安装与灯具接线。“电力是隧道的‘眼睛’和‘神经’,一点都马虎不得。”他边擦汗边说。

“目前,江南隧道沥青路面已全面铺装完成,整体工程进度已达93%。”中建五局江南隧道及茶黄路工程项目安全总监孙宝杰介绍,茶黄路兴塘路至悠山路段已于今年6月30日提前通车,为周边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南隧道及茶黄路工程是市级重点工程,江南隧道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隧道主线全长5.55公里,其中隧道段长4.09公里,起于辅仁大道,止于兴塘立交,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

“作为内环快速真武山隧道的分流通道,江南隧道通车后将成为连接南坪片区至茶园片区的‘最快直线’,两地之间的车行时间将由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孙宝杰表示,接下来,项目团队将全力推进江南隧道附属设施安装、交通安全设施布设等收尾工作,冲刺2025年内江南隧道建成通车的目标。

新燕尾山隧道建设迎“加速跑”

上午10时,新燕尾山隧道二标段苦竹坝立交建设现场正是施工高峰期。地面机械轰鸣、工程车频繁往来,工人们正有序进行现浇箱梁作业。电焊工张师傅在钢筋间俯身调整设备,安全帽下汗水涔涔,“国庆不停工,为的是早日打通这条交通要道。”

中交二航局新燕尾山二标段项目经理李世民介绍,国庆期间共有400余名建设人员坚守一线,全力推进工程进度。该项目近期已连续完成多个关键节点:花溪地通道主体工程完工,苦竹坝立交H匝道桥H3联最后一节钢箱梁顺利完成吊装。

▲2025年10月1日,新燕尾山隧道项目苦竹坝立交施工现场,中交二航局的数百名建设者坚守一线,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南温泉立交工程进展尤为关键。该施工区域不仅管线迁改量大,还跨越主干道,647根桩基位于轨道交通保护区和边坡区,工程下穿轨道3号线花溪站,安全风险高、协调难度大。项目通过完善多方联动机制,推动迁改取得实质进展,实现作业面从“点”到“面”拓展。

在立交匝道桥钢箱梁吊装过程中,“镰刀弯“形状的钢箱梁重心不好把握,稍有不慎就可能晃动甚至脱落。项目团队先利用BIM三维建模,模拟吊装过程,反复调整参数,通过精确计算和严格的操作流程,确保最终的吊装成功。

截至目前,新燕尾山二标段项目累计完成产值占比33%,土石方开挖完成约13万立方米;桩基已完成1330根;承台已完成151个;盖梁已完成58个;现浇箱梁已完成15联;其余给排水工程、钢箱梁吊装、预制场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燕尾山隧道位于巴南区内环吉庆隧道北侧,全长约6.8公里,双向6车道,含一座长约2.5公里的隧道及两座互通式立交。建成后,从大渡口区可以通过白居寺长江大桥、新燕尾山隧道,便捷到达内环以及渝黔高速、渝黔复线高速公路。

万开达项目迎来右洞隧道全面贯通

上午11时,中铁十一局承建的万开达高速公路项目现场机械轰鸣、焊光闪烁,五百余名建设者正全力以赴推进预制T梁制作、鹿山通道衬砌模板安装和普安隧道洞身开挖等关键工序。

走进预制T梁制作区,电焊火花如流星般四处飞溅,工人们身着厚重防护服,手持焊枪在钢筋骨架间精准作业。每一道焊缝都关乎T梁的结构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现场工人李师傅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他一边仔细检查焊接质量一边说:“一片T梁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虽然辛苦,但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一切都值得。”

在鹿山通道施工现场,工人们合力抬起沉重的木模板,在测量人员的精准指挥下稳稳就位;深入普安隧道,洞内灯光通明,挖机轰鸣不绝于耳,巨臂挥舞间,岩层被层层剥离并迅速装车运出。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我们正全力推进洞身开挖,目前掘进已经进入关键阶段。”

中铁十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万开达项目已迎来普安隧道右洞的全面贯通。项目建成通车后,万州至开江的通行时间将再缩短半小时,对完善重庆高速公路网络、助推乡村振兴、加快万开云板块同城化、促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以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开达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