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从 “耳濡目染” 到赛场夺目! 11岁少年的“空中竞速梦”

快速移动、灵巧绕障、飞绕全场——穿越机竞速项目被喻为“空中的F1”。飞手需要佩戴视频眼镜,手握遥控器,以第一视角远程操控小型无人机,其最快时速可达230公里,从1公里加速至100公里仅需不足1秒。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无人机飞手,想要熟练驾驭竞速穿越机也绝非易事。而一位来自山城重庆的11岁少年,不仅能熟练操控,更多次在全国大赛中斩获优异成绩。

微信图片_20250928100352_69_176.jpg

祁敬曦在为队员们进行无人机操作演示。记者 周凯航 摄

家庭启蒙 初登赛场显露天赋

今年11岁的祁敬曦,就读于树人小学六年级6班。9月22日,记者见到他时,作为树人立达飞行队的队长,他正在为队员们进行无人机操作演示。“将无人机稳定在胸口至腰部之间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悬停……”虽年仅11岁,祁敬曦演示时却尽显“大师兄”的沉稳与专业。

小祁对无人机的兴趣,离不开家庭氛围的熏陶——他的父亲祁相志是一名无人机“发烧友”。“最初只是想试试,能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分享给孩子,让他也喜欢上。”祁相志向记者坦言。

2023年9月,是祁敬曦与无人机正式“结缘”的日子。彼时,他刚上四年级,树人小学立达飞行队恰好成立,他成为首批队员,在无人机操控方面的天赋也逐渐显露。

仅两个月后,祁敬曦便从飞行队众多队员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参加“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无人机项目)总决赛的资格。经过一个月的集中训练,他不负众望,一举夺得无人机接力任务赛一等奖。“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就拿了一等奖,当时觉得之前训练时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挫折,都不值一提了。”回忆起这段经历,祁敬曦依旧难掩激动。

微信图片_20250928100349_66_176.jpg

训练前祁敬曦在进行设备调试。记者 周凯航 摄

炫酷背后 日复一日训练的坚持

这份亮眼的成绩让祁相志又惊又喜,更意外的是,他在此次比赛中结识了宁波赛蝠无人机俱乐部的胡宝平教练。胡教练一眼看中了祁敬曦的潜力,建议让他尝试第一视角穿越机的系统训练。

“第一视角穿越机特别酷,通过眼镜能清晰看到自己的飞行路线,而且速度特别快,每次操控都又刺激又紧张。”祁敬曦告诉记者,第一次接触竞速穿越机时,他就被这种极速飞行的魅力深深吸引。

但新鲜感过后,想要在赛道上持续领先,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训练。如今,一到两小时的无人机模拟训练已成为祁敬曦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到了周末,他还会抽出一天时间,和父亲一起前往近郊的飞行基地,进行一整天的实机练习。重庆户外的训练条件尤其辛苦,然而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祁敬曦都能够坚持下来。“在穿越机训练这件事上,我们从来都是风雨无阻。”祁相志说。

“无人机训练对孩子来说其实很枯燥,不仅要克服好动的天性,长时间定在原地练习,还对眼、手、脑的协调能力有极高要求。”树人小学科学教师、树人立达飞行队领队兼教练谭索坦言,祁敬曦确实有天赋,但他的成功,更多源于远超同龄人的努力。

今年暑假,祁敬曦被家人送到宁波赛蝠无人机俱乐部跟随胡教练接受更为专业的训练。半个多月里,他独自在宁波,与更高水平的选手一起训练、交流。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的飞行技术突飞猛进,更让祁相志惊喜的是,小祁的独立生活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此之前,小祁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和他妈妈独自生活,刚开始的两天,我们特别担心。但后来发现,每天都能看到他的新变化。”祁相志自豪地说,那段时间,小祁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把自己的装备收拾得井井有条,哪怕是一颗小螺丝,也从不会落在飞场上。


微信图片_20240926191837.jpg


祁敬曦与父亲在比赛中(资料图片)。记者 周凯航 摄

屡获佳绩 心怀梦想报效祖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祁敬曦的努力很快在赛场上收获了回报。今年9月5日,第二届重庆无人机竞速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赛,11岁的祁敬曦与来自全国的130名顶尖飞手同场竞技,其中不乏国家队队员和韩国顶尖选手。最终,他所在的立达飞行队斩获竞速赛团体亚军,他个人也获得青少年组第8名、公开组第26名的好成绩。

而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重庆市国防素养大赛决赛中,祁敬曦作为唯一一名小学生选手,参加了立体城市无人机侦察对抗项目的比拼,并成功夺得第二名。

祁爸爸坦言,祁敬曦在练习穿越机之后,除了收获了不俗的成绩之外,更让人欣喜的是孩子在生活中的转变,小祁变得更有自信,面对比赛的压力也能够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谈及未来的理想,祁敬曦有着清晰的目标:“希望有一天能‘飞’进国家队,和世界顶尖高手同台竞技,为国争光。”他还表示,未来想考取军校的无人机专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祖国贡献力量。

(  作者:周凯航 卞凯翔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