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主任吴剑提醒:长期佩戴不合适的假牙,可能对口腔黏膜造成持续性机械刺激,进而显著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
“原本以为是口腔溃疡,没想到竟然被假牙‘磨’出了口腔癌”近日,38岁的刘先生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顺利完成口腔癌根治术并康复出院,一想到自己的经历仍觉得不可思议。
半年前,刘先生不慎咬伤舌部,伤口经久不愈,逐渐形成溃疡,进食时疼痛明显。半年过去,症状一直没有好转,反而疼痛加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后经过专家诊断和病理活检,刘先生被确诊为“舌癌”。
导致癌变的罪魁祸首居然是“假牙”,这让刘先生有点始料未及。“假牙是2年前在家附近的诊所配的。”刘先生回忆,自从戴上假牙以后,腮帮子经常被假牙的挂钩磨破,导致溃疡总是反反复复。

戴假牙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癌变,但长期佩戴不当或不合适的假牙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很多老年人甚至中年人都认为假牙‘凑合能用就行’,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区。”吴剑主任强调,不合适的假牙边缘往往较尖锐,就像口腔里有一把“小锉刀”,长期、反复摩擦舌缘、颊黏膜,形成难以愈合的创伤面。在这种慢性刺激下,黏膜细胞反复修复、增殖,发生癌变的概率就会远高于正常人群。
口腔健康更是全身健康的基础。那么如何远离风险,如何早期识别口腔癌?吴剑主任表示如果出现以下现象,需要加强注意。
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普通溃疡一般7-10天自愈,若超过2周未好转,且形态不规则、边缘隆起、质地硬,需高度警惕癌性溃疡。
黏膜颜色异常:口腔白斑(擦拭不去的白色粗糙斑块)和红斑(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尤其红斑癌变率可达30%-50%。
不明肿块与硬结:口腔内出现质硬、固定、活动度差的肿块,且短期明显增大,或伴麻木、疼痛。
牙齿异常松动:无牙周炎或外伤情况下,牙齿突然松动、移位,可能是口腔癌侵犯牙槽骨的表现。
功能障碍:舌运动受限、吞咽困难、说话含糊等,需排查肿瘤压迫可能。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不应等到疼痛难忍才就医。”吴剑主任强调,“无论是假牙不适还是黏膜异常,早发现、早处理,是避免小问题拖成大病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