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全球专家齐聚重庆 共话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

微信图片_20250917162354_37_86.jpg

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记者 周凯航 摄

今年是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发掘40周年。9月17日,于2025长江文明论坛期间举办的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据悉,作为2025长江文明论坛的一大亮点,来自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9名专家和高星、夏正楷、黄万波等60余位国内学者,围绕“龙骨坡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等课题深入探讨。

微信图片_20250917162353_36_86.jpg

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将围绕“龙骨坡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等课题深入探讨。记者 周凯航 摄

研讨会期间将举办两场学术研讨会,聚焦龙骨坡遗址开展深入研讨,部分专家学者还将深入龙骨坡遗址现场考察。会上,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编的《龙骨坡遗址发现发掘解析图鉴》《龙骨坡遗址研究论文集》两本专著也正式发布。

作为东亚地区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龙骨坡遗址为揭示人类发展进程、实证三峡地区百万年人类史提供了关键依据,对于追溯长江文明的源头、丰富长江文明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917162349_32_86.jpg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 记者 周凯航 摄

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现年已93岁的黄万波,以《龙骨坡遗址价值与学术意义》为题发表自己最新研究成果。

黄万波说,他们在一至五轮的发掘中,共计发现各种石器3000余件,分布在18个文化层,这说明巫山人曾反复在这里活动,并持续了很长时间。

“巫山人就是‘龙骨坡文化’的主人,他们的这种生存行为至少在200万年前就出现在长江三峡地区繁衍生息,而且是连续持久的。”黄万波说,重庆巫山龙骨坡出土的遗物包含人化石、石制品、动物群,而且相比其他地方出土的史前人类遗址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内涵丰富,由此折射出,龙骨坡遗址是迄今东亚地区时代最早、内涵最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

(  作者:周凯航 杨雨实 卞凯翔 刘然可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