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中埃青年相聚卢克索 共话文化保护与传承

当地时间9月4日上午,“陆海之约·中埃青年国际交流对话会”在埃及历史文化名城卢克索的省立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中国重庆市代表团、埃及卢克索省政府、高校、文化机构的代表以及两国青年学子、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约120人齐聚一堂,共叙友谊,共话未来。

重庆图书角落户卢克索

活动伊始,中埃嘉宾共同见证卢克索省立博物馆“重庆图书角”揭幕。该图书角首批上架图书涵盖中国历史、文化、当代发展等多个主题,旨在为埃及青年提供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辉与卢克索省省长阿卜杜勒·穆特里布·伊马拉共同为卢克索省立图书馆“重庆图书角”揭幕

对话会在卢克索图书馆举行

卢克索省省长阿卜杜勒·穆特里布·伊马拉在致辞中表示:“我很高兴在卢克索欢迎各位的到来。卢克索是文明之都,也是露天博物馆之城。值此‘中埃青年文化传承对话’举办之际,我想说这次对话反映了我们坚定的信念,即青年是保护和更新文化遗产的真正力量。”

卢克索省省长阿卜杜勒·穆特里布·伊马拉致辞

卢克索大学校长萨布琳·贾比尔在致辞中指出,中埃高校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期待以卢克索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依托,进一步拓展与中方在科研、学术与文化领域的合作。

卢克索大学校长萨布琳·贾比尔致辞

赠书仪式:文明互鉴,以书为桥

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琼为与会嘉宾推介了《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丛书》。该丛书由姜辉主编,六大维度深度解读中国的发展理念,既为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化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促进中埃文明互鉴、增进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理解搭建了思想桥梁。

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琼对《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丛书》进行了推介

主题分享:多维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

《今日中国》阿文版副主编侯赛因·伊斯梅尔与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苏伊士运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伊曼·马格迪分别带来精彩分享,从不同视角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伊斯梅尔立足全球视野,通过详实的数据与案例,系统阐述了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履行碳中和承诺以及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取得的显著贡献。

马格迪则创造性地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比喻为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核心的三层就是三项与人民相关的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她真诚地表示,这种源于中国的实践,正生动体现在埃及与中国日益深入的合作中——无论是经济、贸易、技术等务实领域,还是文化、教育等精神层面,今天的对话会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青年交流:长江与尼罗河的文明对话

在“长江遇见尼罗河”中埃青年交流环节,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以学校培养埃及留学生的实践为例,强调大学在搭建文明对话桥梁中的关键作用。她表示:“大学是搭建文明对话的坚实桥梁,更是培养青年‘文明对话能力’的重要摇篮。未来,以西南大学为代表的重庆高校将持续深化与埃及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育合作,依托“留学重庆”行动计划,不断扩大生源规模、丰富合作形式,助力重庆建设成为全球优秀青少年留学及创新创业的优选之地。”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蒋锐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生动展示了白鹤梁题刻这一中国古代水文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历程。他特别透露,白鹤梁与埃及罗达岛尼罗尺正在积极推进联合申遗工作,预计2025年底有望签署《促进中埃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合作交流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中埃文化遗产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卢克索大学中文系学生张若谷、宋乐之分别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了对长江与尼罗河两大母亲河的深刻理解。他们从农业智慧、水文测量、神话信仰等角度,分析了两大文明的共通之处,展现出埃及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张若谷动情地说:“全世界的水都会相逢,长江与尼罗河也会在湿云中交融。”宋乐之则表示:“尼罗河与长江,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西到东,却同样滋养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它们告诉我们:历史像河水一样,从未停止过流动。”

活动通过赠书、揭牌、青年分享与文化展示等形式,深化了双方在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互鉴与合作,为两国青年搭建了更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本次活动由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与卢克索大学孔子课堂联合主办,在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下,以及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埃及南方地区读书俱乐部和卢克索省立图书馆的协办下成功召开。

(  作者:王铎翰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