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观礼后回乡——大足雕客苏中明来了“新活”

作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受邀在京观礼九三阅兵后,大足雕客苏中明回到家乡,和上门探望的亲戚朋友绘声绘色讲述现场观礼情形。不善言辞的他,这回有问必答,一时间宾主尽欢。回来后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努力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如同往常一样来到位于大足区三驱镇大足石刻文创园的工作车间,继续打磨一件未完工的石雕作品。

12.jpg

苏中明在观礼现场合影。(记者:邓小强 摄)

和工友说起9月3日的盛况,苏中明依然很激动,他还没有从观礼的震撼感中走出来。不过一旦拿起刻刀,他很快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在石头上小心仔细地削去石质肌体,进行人物造像塑型。

mmexport1757068329630.jpg

苏中明在北京。(记者:邓小强 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沉醉其中,“打石头”的石匠苏中明像这样工作,已经有26个年头了。

冷静、淡定,都是表面的,42岁的他,其实内心早已波澜起伏。回到大足时,他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给自己派个新活,创作一件反映中国人民英勇抗日史实的石雕作品,捐献给大足石刻博物馆,让海内外游客来大足的时候,能够了解或是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仅有初中文化的苏中明,自身对抗战历史了解不算太多,一时间还没想到要用这件作品来展现哪些英雄的故事。杨靖宇?或者八女投江?我们重庆有没有出名的抗日英雄?疑问接二连三,他有些犯难。

尽管究竟以哪件抗战史实为创作原型尚未确定,他已经确定无疑地要用大足的红砂岩作为雕刻材料。在他看来,赫赫有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主要就是以红砂岩为材质,他也用红砂岩是在对接大足石刻,传承老石匠的做法,此其一;红砂岩与红色革命故事色调相同,可以进行联系匹配,更易于生动形象地展示烈烈红旗、大刀长矛上的红缨、鲜血浸透的战衣和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此其二。

这次观礼过程中,自豪感爆棚的苏中明,边看边在想,自己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

“吾辈当自强不息”的想法奔涌而出。他很快想到,所谓自强不息,对于一名大足雕客而言,首先在于精练技艺,把与大足石刻相伴相生的国家级非遗“大足石雕技艺”传承好、发扬好,通过日积月累,把技艺练至登峰造极的程度,能够像大足雕客形象代言人刘能风那样,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

lQDPJxPWd1TaqfXNEEDNGGCwD_iKwTekMfIIl_iEbc2HAQ_6240_4160.jpg

苏中明正在雕刻。(记者:邓小强 摄)

而在更深的层面,他还想通过自己创作的石雕作品,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使用者。例如,将大足石刻文化、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三峡精神、重庆城市精神等传统与现当代的优秀精神文化,与生活化的石雕用品,包括石茶桌、石盆等物品有机结合,给使用者带来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lQDPJwlALANsafXNEEDNGGCwTR_ypdYAT4UIl_iEbc2HAA_6240_4160.jpg

苏中明和他的石雕作品。(记者:邓小强 摄)

“这次受邀观礼阅兵仪式,是我这个农民工代表一生的荣耀。我会牢记现在的感受和创作冲动,行动起来,争取快点实现这些工作目标、人生目标。”说话间,苏中明手中的活没有停,石粉落在脚下,石头上的牧童和水牛有模有样,一副专注的样子,好似在听苏中明“咚咚咚”的心跳。


(  作者:邓小强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