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石柱“凉资源”引爆“热经济” “消暑流量”巧变“发展增量”

图片

盛夏热浪灼人,上海的张先生一家却在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展露出惬意笑容:“真想一整个夏天都住在这儿,比老家空调房舒服太多了!”这份由衷赞叹,正是重庆市石柱县向“凉”而行,将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最佳注脚。今夏,石柱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撬动“消暑流量”,点燃了“夏日经济”的新引擎,让“凉资源”澎湃出“热产业”的无限活力。

以“活”聚气:文体旅融合重塑避暑内涵

石柱的清凉绝非静态存在,它通过精心策划的文体旅活动,转化为持续吸引人气的强大磁场。全县今夏推出28项500余场特色活动,使“避暑”从单纯纳凉升级为充满趣味与价值的“增值体验”。

图片

在海拔1500米的千野草场,露营狂欢节成为焦点。每周六晚,主题音乐会如清风拂面,游客在星空下蹦迪解压,仰望银河舒展身心。黄水度假区内,2000平方米的“风情土家寨”圈粉无数,集日咖夜酒、非遗市集、风情美食于一体,游客可品尝腊肉、米米茶,挑选刺绣竹编,沉浸式触摸土家文化脉搏。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土家文化消夏旅游季”更将民俗魅力推向高潮:“百千万”狂欢活动中,百姓舞台歌声掌声交织,千人长桌宴美食热情共融,万人摆手舞让游客与土家欢乐深度相拥。

图片

针对年轻群体与亲子家庭,多元玩法持续解锁:月亮湖上,水上飞人特技与激光秀碰撞科技与自然的火花;森林王国里,铁花烟火与摆手舞联演交融传统与现代的视听盛宴;秘境黄水乐园、太阳湖摩托艇等项目,精准满足全龄需求。柔力球、网球、篮球等精彩赛事更添竞技激情,吸引游客驻足,为“避暑经济”加码添彩。从单一避暑到多元融合,丰富活动成为石柱吸引流量、撬动经济增量的关键支点。

以“供”保稳:全链条服务铸就避暑基石

面对黄水短时间内涌入数十万游客(接近中等城市规模)的考验,石柱构建起无缝对接的保障网络,让“流量”安心转化为“留量”。

图片

物资保供是重中之重。工作专班全面督导10家重点保供单位,确保米面油肉蛋奶等必需品货丰价稳,超市与五大农贸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游客全无后顾之忧。

交通保障动态升级。重庆至黄水动车班次按需增加,游客按需选择更便利;度假区3条观光线投放43辆观光车,新增公交直达各观景台,22辆直通车穿梭周边景点;50台网约车、出租车随时待命,织就便捷出行网。

图片

健康保障同样硬核。重医附属康复医院黄水院区联合12所三甲医院,组建200余人医疗团队(含69名高级专家),覆盖10余科室,为广大避暑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潮汐式”高优质医疗服务保障。

为严防物价波动与服务脱节,县级领导、职能部门、镇街组成三级服务体系前置保障。工作人员深入市场景区,用热情负责的态度及时解决问题,让游客感受家的温暖。全方位的“保供”底气,成为“避暑经济”稳健运行的坚实底座。

以“特”增效:农康联动深挖产业潜能

火热的避暑经济,强力催化石柱“三色产业”与康养蓝图加速落地,推动“流量”向“产业增量”的深层蜕变。

图片

农特产品借势突围。全球最大莼菜产地的石柱,5月采摘季即成“爆款”,“莼小丝”胶原莼露跻身“重庆好礼”,畅销国内外,日本8000万美元订单彰显品牌价值。游客在黄水路边和农贸市场争相购买,莼菜汤的鲜美、莼菜炒肉的风味成为难忘的味觉记忆。

全国最大黄连产地优势同样凸显。位于黄水镇的中国黄连市场年交易4500吨占全国90%以上,支撑起150家经营主体与60家规模商贸企业。30余家龙头企业的精深加工,使年产值突破9亿元。

图片

石柱更敏锐捕捉游客“爱辣”需求,依托“中国辣椒之乡”禀赋,推动辣椒育种种植加工全链升级,实现每年种植10万亩、鲜椒产量8万吨、综合产值7亿元,擦亮“中国辣椒百强县”金字招牌。

“避暑经济”已成为“大康养”战略核心载体。时下,石柱正以“一心城、两区、多点”布局文旅空间,重点培育康养度假与文化体验业态,从农特热销到产业升级,加速奔向“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图片

石柱以“消暑流量”为支点,撬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避暑经济”持续升级,既回应了人们对清凉与品质生活的向往,更激活了区域发展的持久动能。这片土地正将得天独厚的“凉资源”,淬炼成驱动振兴的“热产业”,在青山绿水间谱写绿色发展的精彩篇章。当习习凉风拂过千野草场的露营帐篷,当非遗市集的灯火映亮土家姑娘的刺绣,当莼菜的清润滑过游客舌尖,石柱证明:自然的馈赠,终将在巧思与实干中,转化为惠泽万家的蓬勃力量。

(  作者:隆太良 编辑 曾意欣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