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获9项发明专利!00后“小刘”警官搞研发、写代码……

“这是我设计的犯罪现场自动勘查机器人,搭载了3D相机和激光雷达,它不仅能将现场的情况1:1还原绘制,还能发现一些我们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细节。”谈及自己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刚荣获2024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的刘瑞熙话匣子渐渐打开,青春的脸上神采飞扬,满是将创新发明应用在公安工作中的期待。

微信图片_20250506093426.jpg

“00后”警官刘瑞熙在工作(江北警方 供图)

作为一名“00后”警界“创客”,22岁的刘瑞熙在就读警校期间便展现出了超强的创造天赋,获得了9项发明专利。因从小就向往着成为一名警察,刘瑞熙以高分考入重庆警察学院,在这里,他听闻了师兄董航宇创新的以合成作战工作机制为蓝本的技战法,越是深入了解就越佩服师兄的创新与谋略。2024年7月,刘瑞熙跟随师兄的脚步,进入了江北区公安分局,目前在红旗河沟派出所从事案侦工作。

初入警队,刘瑞熙在带教师父肖航的悉心指导下,认真思考工作方式,专心学习如何勘查现场、收集证据、调查取证等。在破获一起网络赌博案件期间,刘瑞熙发现在统计嫌疑人违法获利时,民警往往需要录入几万条甚至十几万条的银行流水数据,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而这个过程十分费时费力,极易因为一个数字,甚至一个小数点而出现差错。为提升工作效率,刘瑞熙用时2天,借助代码,开发了一款“自动录入并计算”的小程序,把重复性、机械化的操作,全部简化为“一键搞定”。这一小程序应用的结果,得到了检察系统的充分肯定,也让“牛刀小试”的刘瑞熙充满了成就感。他在心里铆足了劲,日后一定要“大展拳脚”,让更快捷的小程序、更多的小发明为公安工作好好服务。

微信图片_20250506093407.jpg

刘瑞熙警官和同事们在一起(江北警方 供图)

“小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思维敏捷,擅长汲取经验,所以成长起来也相当快。”探长肖航是所里的探案能手,但凡是自己经手的案件,他一定会带着刘瑞熙从头到尾跟一遍。“接处警前,一定要仔细斟酌警情该如何妥善处理;出警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审讯嫌犯时,精准把握案件的关键点至关重要……”肖航言传身教,悉心传授业务知识和实战经验,身为徒弟的刘瑞熙,边听边看边记边学。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通宵伏案的夜晚,都在无声地证明着他的成长。

与此同时,刘瑞熙对于公安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他想利用自己掌握的编程技术为公安工作服务。刘瑞熙认为,技术本身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与实践场景相结合,让小程序、小创新切实落地生根。今年,在一起打击境外网络违法案件时,刘瑞熙在肖航的带领下迅速破案,找到了嫌疑人,可证据的固定却是有点“费手”。“嫌疑人利用多个社交网络平台发布诱导信息,吸引受害人上钩,在固定证据时,我们就需要手动将这些信息一个个截图,再录入到系统中。”让小程序帮我们完成这种机械化的工作,我们就能抽出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想到这里,刘瑞熙立刻敲击键盘,编写出一个自动截图小程序。“以往我们两三天的工作量,现在小程序就直接替我们完成,我们就能用这些时间去破获更多的案子。小刘的‘智慧小程序’确实省时省力。”同事们纷纷赞叹道。

微信图片_20250506093415.jpg

刘瑞熙警官和同事们在一起(江北警方 供图)

“公安工作节奏快,案件多,让小程序为案侦工作服务才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面对科信领域的专业壁垒,刘瑞熙毫不退缩,他主动申请,利用值班之后的休息时间到分局学习,巧妙将碎片化时间转化为自己的“成长加速器”。“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将内心的想法付诸实践。”刘瑞熙将时间管理发挥到极致,不仅会在周末阅读编程类的专业书籍,他还将每天的上下班通勤路,变成了自己听专业知识学习进步的“移动课堂”。

“一个人能做的事比较有限,所以我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为热爱的公安事业服务。”作为一名“00后”新警,刘瑞熙一直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在校期间,他获得了“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等多项大奖,论文被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EI(工程索引)和国家级期刊收录,先后荣获9项发明专利。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团队,带领师弟师妹们围绕不同技术领域开展差异化攻坚,和大家一起在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提升自驱力。

微信图片_20250506093423.jpg

刘瑞熙警官在工作(江北警方 供图)

“那天我回学校的时候,师弟师妹们都围上来告诉我,因为想和我成为同事,他们也准备报考江北分局。”刘瑞熙感慨万分:“我追随着榜样来到了这里,接下来又会有一届又一届的年轻人倾听内心的追求投身于公安事业。我们都需要积极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在智慧公安不断深化的时代浪潮中,闯出属于我们的一朵朵浪花来。”

(  作者:江兆程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