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为全面推进重庆市深化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解决涉企行政检查突出问题,重庆市率先创新涉企检查“两码互核”工作机制。
据了解,全市各级执法部门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生成“执法码”、扫描“企业码”,执法人员凡进企业必先亮明“执法码”,明示执法任务和身份,同步扫描“企业码”,自动记录入企检查行为,纳入后台监督。
据市司法局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企业扫描“执法码”即可获取本次检查的执法部门、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和检查标准,检查结束后可对本次检查进行评价,切实避免执法部门随意检查、任意检查。
同时,执法人员扫描“企业码”(“企业码”为现有营业执照码等各类企业已有的身份二维码)即可获取企业基本信息和历史执法数据,提示企业经营的信用等级和风险等级,“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即刻“两码互核”,有效杜绝执法人员没有执法任务线下私自查、确有监管责任“放水查”甚至不去查的问题,真正实现全市行政检查任务明、底数清、全监督、可评价。
据悉,4月30日上午,重庆高新区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率先落地“两码互核”工作机制,其综合执法局按照涉企年度检查计划,联合区市场监管局、金凤镇开展 “综合查一次”,根据辖区内200家规上企业(A级5家、B级183家,C级12家)“信用+风险”评级情况,随机抽选出一家企业进行检查。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移动端扫描了该企业的“企业码”,而企业相关负责人”扫描了由执法人员出示的“执法码”,双方信息互通互核,系统自动记录现场检查轨迹,现场检查完成后,企业进行了评价。
“刚才扫了‘执法码’,在检查前就能确认检查人员的身份,也能清楚知道检查内容,还能评价执法行为,这些流程都很规范,心里更踏实了。”重庆郭氏洪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以德在采访中对记者说道。同时高新区综合执法局法制科工作人员杨雪也表示,“现在执法人员扫了‘企业码’,企业扫了‘执法码’,‘两码互核’后,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就可以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精准核认该次执法活动,让执法人员不敢随意私下查或者有任务不去查。并且企业接受检查后,还可以通过‘执法码’进行评价或者投诉,这也是我们执法监督线索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