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今年2月,我们报道了永川区大安街道荷花村村民种植的蔬菜大面积没有收成,村民怀疑是土地受到污染的事,由于相关部门职责不明,最后在该谁出面开展调查、并给出结论的问题上,出现了相互推诿的情况。节目播出后,永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展后续处置。下面来看关注 · 回音。
去年11月开始,永川区大安街道荷花村的75亩菜地出现了作物根系发育不全的情况,不同品种的蔬菜都没有收成。村民们怀疑,这可能与附近农药生产企业的污染有关。但向当地农委、生态环境、街道等求助后,上述单位却没有给出明确说法。由于职责不明,这事究竟该谁管,成了一个问题。2月10日,《今日关注》以“生病的菜地”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相关单位立即意识到问题,第二天便明确此事由永川区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农委、高新区管委会、大安街道组成联合工作组展开调查。2月20日至3月10日,工作组将13个土壤样品送检,初步结论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取样期间,当地土壤不存在污染。
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工委委员、永川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盘宏:“一个是草甘膦,第二是重金属,第三是氮磷钾,看土壤肥效够不够,通过生态环境局检测报告来看,这些污染指标均未超标。”
但是,不存在污染的结论,只是针对取样期间土壤的状况,至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间,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已经无法查清。针对此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委之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情况,当地进行了反思。
永川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委胡川:“这个情况确实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区委区政府要求各部门,要落实首问负责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
作为后续弥补,当地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筹措了8万元资金,对受损农户按每亩105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同时,组织农业服务部门,积极帮助农户进行补栽补种,保障后续生产。
永川区大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建:“我们请种粮大户专门来育秧,哪怕就是村民的秧苗出现了问题,大户培育的秧苗,因为他们是专业培育的秧会更好,及时可以补上,可以保障春耕生产不受影响,减少老百姓的损失。”
第二项措施,就是加强对周边企业的监管,保障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避免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同时加大巡查力度,出现问题及时响应。
永川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委胡川:“我们建立响应机制,一旦有投诉,那么我们的监测人员会立即跟随执法支队一起赶赴现场。”
事情到这里,算是有了一个结果。受损农户对后续处置也表示了满意,而这一切得益于当地相关部门及时认识到问题,理清职责、主动介入、主动作为。这里面的经验、教训,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杨慧卿 胡代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