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在校大学生小夏和小杨,靠着在校园内代理二手教材,就能挣到一笔可观的提成。可惜的是,他们和学长结算提成的时候,对提成的金额始终谈不拢。再加上一开始,他们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协议,导致提成这事儿生了变故。
小夏和小杨是重庆某大学学生。在新生入校的时候结识了高年级的学长代某。
在小夏和小杨的学校里,低年级同学,往往会购买高年级学长留下来的二手教材。学长代某会集中收购二手教材,然后再安排小夏他们负责转卖。
小夏和小杨,就是学长代某手下校园代理。双方约定的是,小夏他们的所销售的教材,只要超过一百套,每套就能得到150元的提成。然而,在销售过程中,因为学校的教材更新,出现了一些小状况。
小夏小杨他们一共销售了160多套教材。但是其中,有54套教材,没有任何问题。有111套教材在售出后,购买者要求退回其中的英语书。小夏被告知,如果有退回英语书的情况,那么这套教材的提成,就从150元,降低到60元。小夏他们对此也没有异议。小夏算了下,各类提成再加一些补贴,自己应该能拿到2万多多。
两位学妹说,双方目前最大的分歧在于,对于那些退还了英语书的部分,他们还该不该拿到每套60元的提成。当着记者的面,小杨和小夏再次拨打学长的电话,但对方没有接听。随后,记者用自己手机发去信息后,学长代某回复了电话。
学长承担,对于退还了英语书的部分教材,他一开始确实愿意按照60元每套的价格,支付提成。但在后来,他已经通知过两位学妹,这部分提成被取消了,小夏和小杨就不应该再向他索要这笔费用。然而,两位学妹看来,代某单方面的通知,并不是双方的协商结果,这样的通知不应该有效。
然而记者也了解到,双方并没有签订的正规的代理协议,所有的提成方案,也只是在微信聊天中有记录。所以,两位学妹如果想拿到之前约定的提成,也许会面临困难。630法律服务团的田小江律师表示,虽然商业行为中,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但生意往来,还是应该考虑得更加周全。
田律师建议,两位同学可以先寻求学校院系以及老师的协调。发稿前,学长代某表示,愿意与两位学妹协商新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