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谭女士,进货购买1500多元的槟榔,准备放店里销售。付款收货后,谭女士却发现,她被结结实实地“套路”了一把。
谭女士和丈夫唐大哥一直做着小生意,前些年开超市,这两年开起了旅店。两天前,有一名中年女子上门向谭女士推销槟榔,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谭女士此前开超市时卖过槟榔,对“和成天下”这个品牌比较熟知。交易前,谭女士询问过槟榔品牌相关信息,但因为对方报出的进价比较正常,她并没有多想。
双方在网上谈好后,女子在昨天中午第二次上门,谭女士购买了3种规格总价1540元的槟榔。交易完成后,谭女士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直到今天中午,丈夫唐大哥不经意间翻看槟榔包装时才发现,谭女士买到的并非“和成天下”、而是“和戎天下”的槟榔。
谭女士恍然大悟,惊觉自己上了一当,此时她再尝试联系上门推销的女子,对方已经不回微信,不接电话。采访中,记者用自己的手机拨打女子电话,依然无人接听。记者又拨打了这款“和戎天下”槟榔包装上的400电话,还是无法接通。
谭女士表示,这款“和戎天下”槟榔的产品质量,不一定有问题。但这种售前套路,以及遇事冷处理的售后态度,确实让她无法接受。随后,记者以“和戎天下”为关键词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早在好几个月前,就有一名IP在北京的网友发帖表示,自己遭遇了跟谭女士几乎一样的套路。更离谱的是,记者仔细查看帖子配图发现,帖子里那张业务员的面孔,跟谭女士遇到的这名女子相似度极高。
谭女士表示,她会考虑向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管部门寻求帮助。与此同时,她也想提醒广大同行,如果考虑售卖槟榔,进货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辨别,避免遭遇类似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