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整个事情,彭先生认为,金融中介杨某所谓的包装,其实是设下了圈套,把自己困在了里面。而开具收入证明的公司、相关的评估机构等参与者,都在编织这个圈套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原本已经走投无路、濒临破产的彭先生,拿着一张虚假的收入证明,让银行发放了272万贷款给到了房屋卖家。验证这份收入证明的真伪,是不是非常困难呢?采访期间,记者首先尝试联系收入证明的开具单位——重庆通罗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的内容记者发现,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金融中介杨某同名同姓。收入证明上的联系电话已经停机。随后,记者来到收入证明上注明的单位地址,现场大门紧闭,也见不到通罗科技有限公司的招牌。一周后,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里面办公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和重庆通罗科技有限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通罗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无法联系。而按照银行贷款管理规定,银行发放贷款需要做好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确保每一位贷款人都有偿还能力。那么,银行在审核彭先生这笔贷款的时候,有没有对彭先生的真实情况、收入证明的真伪进行核验呢?
在招商银行重庆分行,记者见到了办理房贷的客户经理唐女士和负责处理投诉的赵经理。对方强调,相关事项属于内部机密,不便告知。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银行发放贷款,除了要求购房者提供收入证明之外,还有另外一份材料也很关键,那就是房产的评估价报告。放款金额272万,就是评估价格的71%。在银行的备案资料中,房屋的评估报告,是深圳市国策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出具的。这份评估报告中,房屋价格单价是每平方米14000元,总价340多万元。彭先生说,这个价格高出市场价太多。
记者从周边房屋中介那里了解的情况也是,这套没有电梯,房龄19年的房产,市场价格为230万左右,与评估价格340万,差了整整110万。除此之外,房屋核税价也能做一个参考。核税价是税务机关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如面积、地段、市场行情等核定的计税价格。彭先生这套房子的购置计税价格为284万,也远低于评估价格的340万。
评估报告中,房屋建成年代一栏写着:2010年。但实际上,房屋是在2006年交付的。国策公司在到底是如何评估的?340万的价格是怎么得出来的?记者费了一番周折后,终于找到了这家公司。而对方表示,他们现在没办法确认,彭先生手里的评估报告,是不是其他人冒用他们公司名义出具的。
截止发稿前,记者依旧没有收到他们的相关回复。那银行在审核这份评估报告期间,有没有去实地调查了解,有没有向评估机构提出过疑问呢?
银行始终不愿意正面回应相关问题。而彭先生则认为,他遭遇的这个圈套,很可能就是所谓的“高评高贷”。所谓高评高贷,也就是“高评估价、高贷款额”,指通过人为抬高银行或评估机构对房产的评估价格,让使得银行批复下来的贷款额度,超过房屋实际价值,从而谋取利益。
在彭先生看来,这件事的本质,就是一群人通过高评高贷,抬价房屋销售,然后找他接盘背债。一群人获利的背后,是他自己即将成为老赖,银行增加了一笔坏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