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傅是一位网约车驾驶员。前段时间,他去充电的时候,在停车场发生了事故。不过车辆维修之后,车主与停车场管理方,却发生了矛盾。
7月9号早上6点过,陈师傅驾车来到两江新区信达国际写字楼,准备入场充电。刚进停车场,由路上的窨井盖没有盖上,他的车直接压了上去,陈师傅的行车记录仪拍下了当时的一幕。
陈师傅说,他立即发现车胎爆了,底盘被撞了一个洞。他联系了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对此事负责,并承诺会将他的车修好。7月11号,物业公司联系了一家汽修厂,叫陈师傅过去修车。
7月12号,汽修厂通知陈师傅接车。陈师傅初步检查,车辆能开,没有发现异常,他就开车离开了。然而,前几天,陈师傅发现,显示屏有告警信息,他便开车到一家4S店进行了初步检查。工作人员告诉他,车辆电池有漏液的现象,有可能是撞击造成的,如果要维修,就需要把电池包取出来,进一步检查后,才能实施。
陈师傅认为,车辆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依然跟7月9号底盘被撞有关系。如果没有彻底解决电池的故障,就不能说把车修好了。然而,采访中,物业公司表示,当时他们已将车辆修好,陈师傅接车后上路营运。后来发现问题还要找他们负责,物业公司肯定不会认可。
对于这起纠纷,田小江律师认为,首要要明确的关键问题是,前几天,陈师傅电车电池被检查出受损漏液,是否跟停车场里底盘被撞有关?如果这个事情没有证据来证明,陈师傅的诉求不能得到支持。电车底盘受损,引发后果可大可小,第一时间必须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受损情况,这是不能回避的重要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