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主要欧洲国家参与、多位世界500强企业家齐聚,这场产业合作盛会可以说是大咖云集,“含金量”十足。重庆,何以让欧洲“制造天团”从“心动”到“行动”?来看《新闻第1线》的观察。
一走进今天的会场,感觉“国际朋友圈”瞬间刷新,记者耳边是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环绕,身边是来自欧洲的“企业天团”。正在演讲的这位嘉宾,来头就不小,他可是意大利的机器人权威专家。
意大利机器人国家能力中心主席 Antonio Frisoli:“我认为重庆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地区,对于意大利企业来说,如果想进入中国市场,甚至拓展全球业务,在这里不仅能找到专业技术人才,还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制造产能支持。”
在会场转了一圈,记者发现像安东尼奥一样被重庆“圈粉”的还有很多大咖,而要留住这些顶尖伙伴,重庆也亮出了一系列能为合作赋能的“王牌”:一份指引未来的“机会清单”,一套注入发展活水的基金,一组全方位赋能服务的平台。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帆告诉记者,发布了综合金融服务智能体,通过3亿多条“四侧”数据的融合分析,解决了银行授信、产业数据难获取、企业画像不准确等难点,将数据增量有效转化为企业获贷增量。
当满怀期待的欧洲“制造天团”遇上诚意十足的重庆“制造重镇”,“双向奔赴”已经开启。我们在现场见证了28个重大项目的签约,总金额超975亿元。更让我们惊喜的是,这次参会的157家欧洲企业中,107家企业都已在渝投资,是重庆的老朋友,另外50家企业有意向来渝投资,将成为我们的新朋友。
西马克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Peter Langner:“我们签约的项目是为了支持重庆材料领域的发展,尤其是铝材方面。重庆不仅适合发展,简直是远超预期,因为重庆相比全球其他城市,过去一年的发展速度快得多。”
嘉士伯集团全球副总裁 Christian Wulff:“这是我第二次来重庆了,我看到很多令人欣喜的新变化,新技术不断落地应用,生产数字化程度也在提升,前景一片光明。”
克劳斯玛菲技术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 Frank Szimmat:“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技术和设备,它们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相关领域,这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新的机遇。”
渝欧合作,“渝”见未来,一个更加开放的重庆,正携手全球伙伴,共绘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表示,依托渝欧先进制造业赋能中心、渝车出海服务中心等平台,加速欧洲先进技术和资本在渝落地,积极促进重庆企业赴欧开展技术合作与市场拓展,推动全球领军和隐形冠军企业深度参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建设,在开放创新中实现互利共赢。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吴国盛 肖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