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即将在重庆开幕。自创办以来,论坛围绕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法治文明互鉴,产出了一系列精品智力成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注入了法治动能。
“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坚持法治文明互鉴、交流对话、合作共赢推动区域繁荣发展这一理念,在中国法学会指导下吸引了东盟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各国立法司法部门、法学界、工商界代表持续参与,已累计签署20余项跨国家、跨机构法治合作协议,达成5项共同倡议和1项行动纲要,并制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国际仲裁规则》,连续推出一批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向宇:“去年中心推出了2024年度东盟国家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今年又组织我们十多位研究员,即将推出一套东盟国家法律制度方面的丛书。”
不仅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还通过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进行转化,形成日益完善的法治服务体系。例如“陆海新通道法律服务联盟”,就建成多功能一体东盟区域国别法律数据库,为法院、企业等提供法律查明服务;法律咨询中心,则为出海企业提供包括投资合规、知识产权保护、商事争端解决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晓君:“通过整合中国、东盟法律法学资源,协同开展法治合作,培养一大批涉东盟国家法治人才,破解了司法和经贸实践中的法律难题。”
市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何国锋:“论坛已成为在中国—东盟区域内法律法学界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国际法治合作平台、国际法律咨询服务平台。”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朱春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