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十四五”·答卷】深度融入特色产业 科技力量“下沉”赋能高质量发展

从智能工厂到乡村院坝,从研究机构到田间地头,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走向生产一线, “面对面”“手把手”地打通创新与实践的桥梁,为各地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不久前,来自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的科技特派员程江教授来到铜梁高新区,为这家改性材料生产企业规划新产品技术升级的可行路径,“你们PE树脂质量很好,透明度也非常高,如果在耐热上面做一些改进,在光电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应用。”

重庆会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会通科技与公共事务中心总监陈晓燕说:“做这种点对点的对接,就省去了很多我们去找科研机构合作的成本,对我们来说肯定有非常好的帮助。”

重庆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成员程江说:“有很多信息可以与企业共享,还有很多新技术可以带到企业,把企业的产品进行提档升级,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同样获益于科技特派员的,还有黔江区新华乡的小蚕智能共育工厂。在这里,一套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已经投用。

重庆市蚕科院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科技特派员蒙科俊说:“如果监测到了指标异常,它会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节共育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换气。”

黔江区新华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军龙说:“一次就可以共育200多张蚕种,和过去相比,每一季可以节约2天左右的养蚕时间。”

黔江区新华乡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孙文春说:“每张可以节约20块多块钱的生产成本,单季的户均养蚕收入增加了1000元。”

专家深入一线,不仅要有高水平,也要保持高频率。连日来,市农科院专家就一直活跃在沙坪坝区中梁镇和回龙坝镇的田间地头,指导高产农作物品种选育,细化分解种植任务。

市农科院茄科蔬菜创新团队首席、科技特派员杨洋:“我们给他们提供了优良的茄子品种渝茄12、13号,主要是耐热长采收的品种,这些品种在这边表现也非常好。”

沙坪坝区回龙坝镇恒筑庄园种植户陈贤兵说:“一亩地就能够收三四百斤,整体感觉还是很满意的,明年可能还是会继续选择这两个品种。”

市科技局表示,今年3月启动的2025年企业科技特派员团工作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选派293支企业科技特派员团,约1200名专家;农业方面,则选派337名国家“三区”科技人才、100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解决农业科技难题3400多项。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