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今日关注·回音】根治黑臭水体:重在长效 贵在常清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前段时间,《今日关注》报道了我市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中,个别地方出现的“返黑返臭”与“漏网之鱼”现象。节目播出后,相关区县迅速响应,推动整改。黑臭水体治理,不仅要“一时清”,更要“长久净”。这次的整改,有没有真正堵住监管漏洞?有没有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守住治理成果?近日,记者再次走访治理现场,一探究竟。

在长寿区渡舟街道天桥村,三口曾经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的水塘,因周边60多户生活污水直排和禽类散养等问题,治理后不到半年又恢复原状。上次节目报道了这里出现的“返黑返臭”的情况后,当地街道和村委会没有止步于应急换水,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本措施。

长寿区渡舟街道天桥村党支部书记华强:“把整个塘里的水放完,放完了过后,清淤泥,也全部清完。现在看起水面有点白色,实际上是我们用石灰消毒消杀,现在这个水看起还是很清亮的。”

除了清淤消毒,天桥村还通过村规民约,倡导禽类圈养;并设立公益岗位,落实专人对池塘进行日常保洁。针对周边60多户村民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渡舟街道启动截污工程,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置。

长寿区渡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轶彭:“我们挖了这个排水沟,下面建了化粪池,先把村民的生活污水先收集起来处置。下一步就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进行生活污水的综合整治,确保没有生活污水再流入这三口水塘。”

除了清淤、消毒、截污等举措,当地还针对水体不流动的问题,实施改造工程,将池塘与附近水库连通,把“死水”变成“活水”,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长寿区渡舟街道办事处党政办主任程洪梅:“你看现在的话我们这个管道就修到这边来,然后我们的水可以排出去,也可以换水。”

在临近的渡舟街道太平村,这一处约300平方米的水塘,因前期未被纳入治理清单,而成了“漏网之鱼”。上次节目报道后,当地也马上采取了措施。

长寿区渡舟街道太平村党支部书记王忠伟:“采取了人工把它全部清理了,垃圾处理了,把水全部换了。”

长寿区渡舟街道太平村村民:“现在水也清亮了,拿来灌溉农田也可以了,不像原来水是肮脏的。”

长寿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拉网式排查,推动问题标本兼治、长效治理。

长寿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忠云:“发现有的山塘存在野生植物疯长、底泥发黑等问题6处,我们督促相关街镇采取有力措施立行立改,目前已全面整改完毕,确保今年年底农村所有黑臭水体全部清零。”

再把视线转到梁平区。在梁平大观镇新路村,此前因长期无人管理而导致水草腐烂、水体黑臭难闻的凤凰寨山坪塘,记者在回访中发现,塘内水生植物和淤泥已清理干净,水体改善明显。

梁平区大观镇新路村村民:“原来看起我们塘里面草长满了,现在水清亮了,社员看到满意了。”

据了解,新路村村委会已将水塘发包给村民管理,确保后续维护。大观镇政府也举一反三,对全镇山坪塘开展排查。

梁平区大观镇农服中心主任李小华:“在全镇180多口山坪塘中,发现了3口这样的山坪塘,全部进行了清理。下一步我们将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聘请兼职的保洁员对山坪塘进行长期管护。”

从“反复治”到“长久清”,关键在机制,核心在落实。媒体监督“回头看”,不仅是为了推动具体问题的整改,更希望能促使基层治理从“速效应对”转向“长效管护”。期待各地以此次整改为起点,真正构建起“治、管、防”一体化的长效机制,守住治理成果,让清水长流、乡村常净。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罗彬 鹿亚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