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今日关注】民生实事重在“实” 别让公园成“荒园”

重庆广电-第1眼TV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我市近年来“见缝插绿”,建设了一大批城市公园,将荒坡野地变成了家门口的美景。可是在万州区陈家坝街道,部分城市公园因为长年无人管护,又变回了荒山野岭,令人扼腕叹息。一边是公园建设如火如荼,一边却是公园建了不管,造成浪费,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来看记者的实地调查。

梨园,坐落在万州区翠屏山的西坡上,占地11.5万平方米。可举目望去,却是一片荒山,如果不是门口的复古牌坊还在,几乎看不出这里是一个公园。

市民:“修的梯子全部垮了,断了,上去不了。之前的比如说路灯,不管是太阳能的也好,安的电线的也好,现在的灯已经毁了。”

未开发前,梨园所在的这片区域曾大面积栽种梨树,春天来这里看梨花,是很多万州人的乡愁记忆。2017年,梨园景观工程作为万州区级民生实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但2021年梨园竣工验收后,却遭遇山洪爆发,道路和部分景观被冲毁。后来,公园虽然做了边坡支护和排水工程,但景观一直没有恢复。

市民:“现在是什么公园嘛,完全是一片荒山野草,荒山野岭的。”

由于长期无人管护,梨园大门广场成了停车场,垃圾遍地,周边区域甚至被用来种菜。

市民:“今年向区政府和信访办反映了3次,把乱停车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景观)该整改还是要整改。”

在万州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5公里外的动步公园。居民说,从2021年开始,这里就无人管护,如今公园里的娱乐健身设施、道路栏杆均已破损,绿植花卉被毁,道路和平台上都停满了私家车。

市民:“现在这个公园有其名无其实,没有人来具体管理,垃圾成堆,道路下雨天无法行走,已经开始出现塌陷了,有安全隐患。”

梨园和动步公园周边住宅密集,居住着上万市民。看着建好的公园逐日荒废,附近居民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可得到的回复却是: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据万州区城市管理局介绍,实际上,两个公园目前的状况和当地的机构调整有关,由于万州区江南新区和渝东新区先后撤销,公园管理职责也数次转移,目前公园由万州区国有平台公司负责。

记者:“管护责任是很明确的,那为什么没有管好?”

万州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胡枫:“当时在体制调整的过程当中,间隔时间不是很长,可能有工作移交的责任心不足,包括具体责任明确的问题,所以在管护这块可能有些疏漏的地方,包括维护不到位的地方,可能是存在问题的。”

责任心不足、维护不到位,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从2022年开始,两个公园由于存在安全隐患和设施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已经无法达到对公众开放的条件。可即便如此,现场却连一块提醒的公示牌都没有。

记者:“在我们现场有没有相关的标识,说公园不对外开放?”

万州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胡枫:“目前这个提示牌还没有做,确实还没有做,我们包括国企安排了工作人员,在进行劝导、引导,我们随时都有工作人员在里面的。”

记者:“随时都有工作人员吗?”

万州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胡枫:“随时都有。”

记者:“我们在公园里待了几个小时都没有。”

三峡平湖公司工程建设部工作人员朱光春:“这种就相当于闲置土地的管护,我们实际上,也是相当于管护也是不定时的。”

根据万州区政府的安排,从2022年起,由区属国有企业——重庆市万州三峡平湖公司对梨园和动步公园进行修缮,然后移交给区城管局进行维护。但如今3年过去了,两个公园何时能完成修缮,仍是一个未知数。

三峡平湖公司工程建设部工作人员朱光春:“这个维护(修缮)也需要资金来源,要有钱我们才能干事儿(修缮)。”

那这两个公园究竟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有多少处设施设备需要修缮?又需要多少资金呢?

三峡平湖公司工程建设部工作人员朱光春:“预算目前还没有做出来,还在前期这个阶段。”

记者:“还在调查?”

三峡平湖公司工程建设部工作人员朱光春:“对,我们这个项目是储备起的,这种整修项目又是分阶段的,根据资金的情况 ,来开展一些工作。”

“十四五”期间,重庆新建了近600座城市公园。作为民生实事,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老百姓也享受到了城市现代化治理带来的好处和实惠。但城市公园建好之后,不能只是昙花一现,各种宣传一哄而上,繁花落尽,管护工作却无人过问,甚至陷入“建了废”的恶性循环,这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一种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希望当地梳理工作环节,把城市公园建好、管好。民生实事重在“实”,别让公园变“荒园”。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洋 谭琴 贺宝)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