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在不少公共区域,我们经常都能看到便携式急救设备AED的身影。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这些年来,我市通过政府采购,布局了1067台AED设备。这些设备管理得怎么样?能否正常发挥作用?《今日关注》记者进行了调查。
记者先后走访了中心城区多个区域以及合川、永川等地,查看了20多个AED设备点位的运行情况,发现部分设备运行中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问题一 指引信息与设备点位不符
日常生活中,市民可以通过渝快办APP,寻找就近的AED设备,然而经常是地方找到了,设备却看不见。以九龙坡区这个社区为例,渝快办APP显示城市驿站里有一台AED,驿站大门上也张贴有AED标识。然而一番寻找后,记者却没有发现设备的影子,只看到一个急救箱。
对于这里有没有AED,城市驿站工作人员表示:“那我就不知道了。”
合川区合阳城街道,渝快办APP同样显示,沙坪社区配备有AED设备,且状态正常。然而按图索骥之后,记者却扑了个空。早在去年,这台设备就因为电池年限到期,被厂家回收了。
合川区合阳城街道沙坪社区工作人员:“没有电的都回收了。”
记者:“但是现在渝快办上还看得到AED的信息,显示的状态是正常。”
合川区合阳城街道沙坪社区工作人员:“啊? 那我就不知道了。”
问题二 设备取用困难
渝北区飞湖路社区,AED设备放置在养老站内,虽然看得见,但却摸不着。因为设备柜上了锁,紧急情况下根本无法拿取。
养老站工作人员:“我是后面来的,我只得到这个大门的钥匙,这个AED的钥匙就不知道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北环立交ETC服务网点内,也配备有AED设备,想要取用,需要扫码才能打开柜门,如此设置可能会延误抢救时机。上述情况,与《重庆市公共场所AED安装运维技术规范》相违背。规范中明确要求: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安装在位置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固定位置,外箱或机柜门应方便、快捷开启,不上锁、不扫码。
问题三 存在信息壁垒 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可以查询AED设备信息的软件主要有四款:渝快办APP、渝快救小程序、渝视救小程序、AED电子地图,此外,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也能提供部分信息。由于没能实现数据互通,任何一款软件都无法完整、准确呈现信息。
重庆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黄晓秘:“以我现在居住的地方为例 ,如果我用高德地图去查找我们的AED ,显示周边只有三台 。但是我如果用渝快救去查找我周边的AED的话,周边的AED数量是很多的。”
各家平台信息不一致,主要表现在设备分布、实际数量、运行状态等多个方面,如此状况,很难有效服务市民。
目前在我市,负责AED设备布局的,主要是重庆市卫健委和红十字会。两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是我市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其中就包括了科学配置急救设备。《今日关注》记者的调查,让他们看到了问题,接下来将结合社会各方建议,对设备管理、维护进行优化。针对指引信息与设备点位不符的问题,工作人员给出了具体的改进设想。
重庆市红十字会赈济部副部长陈锐:“在AED以及我们布局的一体机上去增加一个传感器,那么我们就可以保障,随时它移位或者是它的地点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得到实时的定位。”
AED设备取用存在障碍,与安装单位责任意识不强、管理缺乏监督有关系,两家单位均表示会通过强化培训、明确责任来改善。针对AED设备信息,在多款软件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市卫健委医疗应急处副处长李勤径坦言,这是一个难点,但也是工作重点。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副处长李勤径:“把现有的AED数据和地图数据做一个整合,整合到一个平台下,去共享给老百姓高频使用这些平台。”
关于如何发挥好AED的作用,采访中,重庆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黄晓秘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重庆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黄晓秘:“AED的投放布点、管理和维护以及信息的发布,我们更多的是希望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面向所有群众,发挥AED的最大价值。”
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它被纳入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足见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便携式急救设备能否正常发挥作用,这是给管理方出的一道考题。希望管理部门能认真对照存在的问题,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让民生项目真正服务好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