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奋进的重庆 我们的“十四五”】光+AI:“重庆造”描绘行业新景

“十四五”期间,重庆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一大批硬核科技成果加速涌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主持人看新重庆工作室特别策划“奋进的重庆 我们的‘十四五’”,去看作为创新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何以小切口,撬动行业大进步。

放大镜看得清,但是它看不远,手机相机它看得远,但是太模糊了,而这张测量图,是在1000米之外拍到的7厘米宽的山体裂缝,这清晰度你受得了吗?

中科摇橹船创始人郑道勤:“这就是我们为地质勘察部门定制的一款,在一公里实现厘米级监测的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它的最远探测距离可以达到十公里,乃至二十公里,今天的山脉应该在七八公里范围之外,云雾缭绕,再看这个屏幕,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就能对它的山脉树枝做到高清成像。它的应用领域特别广,在智能驾驶L3、L4、L5,这个智能感知手段的一个颠覆性创新。”

目前自动驾驶在硬件方面,主要遵循两条技术路线:第一条纯视觉方案,缺点是在强炫光或复杂气象条件容易“看不清”;第二条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但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会带来误判风险,容易“看花眼”。可视化激光雷达的出现,有望发展成为第三条技术路线。

第1眼TV主持人丁军:“很像一个大棚,一个隧道一样。”

中科摇橹船高级副总裁毛奔 :“对,这是我们自己搭建的一个模拟实验舱。我们每隔10米放一个障碍物,在非常恶劣,特别是低能见度的环境下,好比说下雨起雾,拿我们的相机和市面上其他的方案做一个比较。”

中科摇橹船高级副总裁毛奔 :“实验是三个测量物,分别是普通相机、普通的激光雷达、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现在一小时120毫米(模拟降雨量),激光雷达没有穿透力,所以这种大雨下,它的这些点云信息只局限在20-30米之间,再看普通相机 ,10米之内自行车几乎看不到了,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20米处自行车,自行车所有轮廓清晰锐利。“

中科摇橹船高级副总裁毛奔:“透雾的效果 ,不言自明。”

第1眼TV主持人丁军:“(普通相机)眼前都被遮挡了。”

中科摇橹船高级副总裁毛奔:“下面的可视化激光雷达,能够看到......”

第1眼TV主持人丁军:“它只是一个雾的影子,但完全不受影响。”

中科摇橹船高级副总裁毛奔:“可视化激光雷达,从底层上实现激光雷达、相机和毫米波雷达的融合。简单讲,‘光+AI’,高时间分辨的空间光学成像技术。”

大家都知道,光速太快了,每秒30万公里。这一技术用飞秒级的超级慢镜头来捕捉光。一飞秒等于一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这样,在极短的空间内,它能一次性全面抓取光的所有信息,并且,能够准确地过滤掉非目标距离上产生的散射光和背景光。然后,通过AI技术,融合成一个单一、明确、简单的信号,发送给汽车的决策系统,让汽车能在复杂环境下,抓住重点,瞬间做出最安全的判断。

中科摇橹船创始人郑道勤表示,可视化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水陆两栖”,水栖方面,目前他们和太湖领域珍稀鱼类的勘测,和中国养殖研究院已经在十多个省市达成了测试应用。这项技术可以说是重庆研发,全国应用,影响世界。

从穿云透雾到深海探秘,这款“重庆造”的“智慧之眼”,点亮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之光,折射出的是新重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的坚定步伐。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臻 袁梦 洪志昳 丁君军 熊健越)

(  作者: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臻 袁梦 洪志昳 丁君军 熊健越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