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十四五”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着力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公报显示,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持续平稳增长,投入强度稳中有进,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明显提升,一系列可喜数据彰显这座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稳居西部第一的创新创造之城,不断向新攀登的强劲势头和发展潜力。
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也是带动全市基础研究经费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在重庆邮电大学,研究团队与企业携手,经过多年攻关,研发了新一代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它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数字影像实时监测患者骨骼、神经、血管等情况,有效缩小外科手术的创面,并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还避免了患者在术中反复进行X光透视。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100多家三甲医院的骨科投用,累计完成手术1.2万例。
重庆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舒禹程:“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手术导航自主规划功能的研发力度,并将它接入远程手术机器人平台,让病患能够接受实时的精准的诊疗服务。”
据了解,去年, 重庆邮电大学承担未来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的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项目经费2.79亿元,同比增长27.98%。同时,学校还与20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我市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肖斌:“今年,我们将聚焦前沿交叉领域,打造专用量子计算与量子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协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持续推动科研工作量质齐升。”
注重科技创新也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以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为目标,重庆这家金融机构就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了全国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它覆盖智能营销交互、数据决策支持、防伪安全等八大应用场景,就像资深医生能够根据病情动态调整诊疗方案,可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数据科学与平台部高级总监刘洪政:“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接近14亿元,占营收的10%,重点布局是在金融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方向。今年我们预估研发的投入将超过18亿元。”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24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797.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23.2%、0.1%、6.7%;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34.8亿元,增长20.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增长22.6%和27.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提升明显,增速比全国增速快12.5个百分点。
市统计局社会科技统计处统计师杨晓琳:“在此带动下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48 万件,同比增长16.7%,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563.1亿元,增长12.9%,带动产业创新能级的整体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