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巴渝田野迎丰收 农户增收道路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段时间,全市秋粮收获已接近尾声,多种特色产业也喜迎丰收。随着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农户的增收路越来越宽。

这两天,开州10万亩再生稻陆续开镰。在位于白鹤街道、中和镇的示范田,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摆。收割机往来穿梭,饱满稻谷被尽数收纳。据了解,再生稻是“种一茬、收两回”的水稻,可以有效提升亩均单产。当天,现场测产数据十分喜人。

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粮油服务站副站长王文华告诉记者,他们的再生稻平均亩产302公斤,最高产量330公斤,在全市的话,算中上等水平。

在永川区吉安镇向前村,百余亩头茬豌豆尖进入采收季。连片的豌豆尖苗青翠欲滴,焕发着勃勃生机。农户们正弯腰俯身,将最新鲜的头茬豌豆尖轻轻掐下装入篮中。作为当地川渝农业协同发展项目,基地引进了四川蔬菜种植合作社的种植技术与销售渠道,已带动70余户农户就近就业。

永川区吉安镇向前村蔬菜基地负责人胥杨介绍,最高的时候一亩地,一茬都可以掐到200斤,他们有两个供应链,还有几个配送单位,销路倒不愁,这两天价格也不错。

这段时间,忠县的近百亩淡水澳洲蓝龙虾迎来上市旺季。当地充分利用优质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产业新动能。

忠县新生街道裕华村淡水澳洲蓝龙虾养殖基地负责人周燕说:“养的是淡水澳洲蓝龙虾,上市季节将会持续到11月中旬。”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