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重庆水利发展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11项规划指标全部超预期完成。累计争取中央资金768.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37%,预计完成水利投资超1723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5%。
市水利局局长刘忠介绍,落实市级以上资金585亿元、是“十三五”的2.9倍,现代水网初具规模。
市水利局副局长卢峰:“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将在今年底实现全线通水,每年可为渝西地区输送1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资源。”
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德兵:“通过建设1480处水厂提升工程、2.57万公里管道,配套3100余套净化设施设备,提升25个区县水质检测能力。”
五年来,我市全力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屏障。长江干流防洪治理二期基本建成,系统治理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1400余公里;构建全域感知和跨部门协同机制,全市水文监测实现全覆盖,“9+2”中心城区重点防洪薄弱点、96条重点小流域实现风险智能推演、可视化作战。
市水利局副局长宋刚勇:“预警叫应时间从平均2小时以上大幅缩短至15分钟以内,累计调度水库600余座次。”
市水利局副局长黄明忠透露,每年动态更新并严格落实水库大坝安全和防汛“三个责任人”4700余名。
改革创新方面,重庆在全国率先推进水权交易和生态碳汇交易,让“水资源”成为“新资产”;同时,以河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
市水利局副局长谢飞:“将全市河流、水库数据全量化、电子化、矢量化,川渝25个跨界河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