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这抹“多巴胺色” 描绘何种爱国图景?

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里,一床毛毯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历久弥新的爱国情怀,哪怕历经八十多年岁月洗礼,它依旧鲜活亮丽,直击人心。这一抹“多巴胺色”背后,藏着怎样的爱国情怀?

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副研究馆员张丽佳:“我们看到港澳同胞们,他们选用的是这种多巴胺的色彩的搭配,符合我们现代人的一种审美,很有设计感。”

讲解员口中的多巴胺配色文物,名叫“百幅”,是国家一级文物。重庆人对“百幅”这个名字也许有点陌生,但在港澳地区,它有着很吉祥的寓意。

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副研究馆员张丽佳:“大家征集一块布料,然后用各色的布料裁剪缝制完成一套衣服,孩子穿上这套衣服之后就能够得到百家的祝福。”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港澳同胞获悉事变真相后,义愤填膺,迅速组织群众征集了成千上万块颜色鲜艳的毛料。这些布料,或是从市集购置,还有更多,是人们从自己身上省下的衣衫。

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副研究馆员张丽佳:“然后人们连夜把它们缝制完成的,当时做了一大批,就直接送到了新四军的军营当中去,希望祝福这些将士们百福百寿百战百胜。其中的几十条转送给了我们中共中央南方局。”

这一批明艳漂亮的毛毯,寄托着港澳同胞的深厚情谊,对于当时物资匮乏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来说,更是雪中送炭的珍贵支援。

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副研究馆员张丽佳:“我觉得这床‘百幅’其实也映射、印证到我们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当中所提到的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全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后是赢得民心。”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恋 伏毅 汤海林)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