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重庆人社事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人社事业发展规划12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10月10日下午举行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力社保局介绍了有关情况。
就业是民生之基。五年来,我市持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促进城镇新增就业348万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70万人以上;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40亿元,发放“稳岗贷”等低利率政策性贷款600亿元;聚焦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150万人次,促进64万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794.5万农民工“愿就尽就”,81.7万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
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谢礼国:“出台了重庆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推出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6方面19条硬核举措。”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李林峰:“我们重点从政策扶持、岗位供给、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超200万人。”
社保改革同样彰显民生温度。作为先行城市,我市推进个人养老金试点,覆盖近500万人;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2633万、664万、677万,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1.71万亿;较“十三五”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增长52%;此外,重庆还在全国首批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目前已覆盖11家平台企业、88万人。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胡京:“‘渝快办’办理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等118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点登录、全网通办’。”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孙承豪:“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作了规制,目前全市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累计达到223万。”
聚势赋能促发展,育才引才工作同样成效显著。通过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等活动,我市每年引育卓越工程师1万余名,博士后连续4年招收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40万,较“十三五”末增长18%;高技能人才增至179.5万,较“十三五”末增长72%,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2%、保持西部领先。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郑夕明:“博士后人才服务的保障持续优化,出站留渝率由2020年的80%提升到了现在的90%。”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苏静:“我们将迭代升级技能人才政策体系,为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