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活水”精准滴灌,创新动能持续迸发。来自市税务局的消息,今年以来,我市通过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年前8个月,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4%,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效。
在两江新区,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作为我市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该公司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比例超90%,今年1—8月,企业营收5800万元,同比增长5%。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税费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持。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财务主管朱阳平:“我们依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资金被重点投向具身智能等前沿研发,目前公司不仅推出了全球领先的70KG大负载机器人,更在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展示工业协作焊接技术,并斩获‘机器人+’标杆应用场景称号。”
政策持续加码的同时,多种便利化举措也在不断跟进。位于重庆高新区的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直接受益者。今年7月,企业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约2400万,政策支持直接转化为技术竞争力。在不久前举办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企业研发的最新一代路侧通讯技术广受好评。这款“黑科技”可以提前为司机预警路障、保障安全驾驶,目前已落地应用。
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合作发展总监贾佳:“受益于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速,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司成立以来,持续保持40%以上的研发投入,车联网相关业务营业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姜兴国介绍,聚焦科创型企业发展需求,创新推出“政策宣讲+风险自查”相结合的“体检式”精细化服务模式,帮助科创企业准确适用及时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优质服务”的“组合拳”,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多点“开花”。市税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重庆“3”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7%,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8.7%、10.7%;“3”个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3%,其中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软件信息服务业分别增长9.8%、12.4%;“6”个特色优势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其中新能源及新型储能、高端摩托车产业分别增长36.4%、22.9%;“18”个“新星”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推动具身智能加快商业化进程,全市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AI及机器人分别增长10.1%、17.4%、72.8%。
市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副处长林岚表示,继续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布局,“满天星”行动计划等重大部署,严格落实国家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各项税费政策,配套实施37条针对性措施,助力重庆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