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从去年年底开始,江津区李市镇、慈云镇的部分村民遭遇到了一件烦心事,由于两镇交界处的一个大型生猪养殖场经常排放异味儿,村民们多方投诉,相关部门也多次责令整改,可异味儿扰民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并且选择排放的时间还相当“考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异味污染难以根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来看今天的《今日关注》。
重庆云之路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江津区李市镇牌坊村一社,是一个占地4.5万平方米的大型生猪养殖场。村民们说,这个养殖场去年年底正式启用后,长期散发出浓烈的恶臭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数百人的正常生活。
江津区慈云镇村民夏大哥:“臭起来了,人要捂着嘴,真的是要呕吐,就是这么严重。”
江津区慈云镇村民周大哥:“臭的时间可以说是一天有24个小时的话,算起来15、16个小时都是臭的。”
江津区李市镇村民杨大爷:“窗全部关好,窗帘拉好,空调被拿来捂住口鼻,都臭得很那个味道。”
为此,村民们陆续向镇政府和区生态环境局进行反映。针对此事,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和李市镇政府回复称:经现场核实,确有臭气问题,将监督养猪场进行整改。今年八月,村民们曾一度看到希望,在一系列整改措施下,白天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可好景不长,大家很快发现,这臭气仿佛也学会了“上下班”。
江津区慈云镇村民吴伶俐:“白天政府在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打电话找政府的时候,养猪场可以让它不臭,半夜三更凌晨的时候臭,我找人都找不到。”
村民们告诉记者,李市镇政府环保岗的工作人员曾提供了一个手机号码,并承诺一旦发现污染就可以拨打这个电话,他们会立即赶到现场。但臭味经常出现在夜晚或周末,在这些时段,电话投诉并没有效果。
江津区慈云镇村民胡财勇:“要么是晚上打电话没人接,要么是周末打电话也没人接。8月28日凌晨12:24打的,12:26又打的,没有人接。”
9月2日晚上7点过,浓烈的臭味儿再次出现。抱着试试的心态,村民又一次拨打了这个投诉电话。
村民 :“现在这个猪场臭得很,是怎么回事?”
江津区李市镇政府环保工作岗负责人王伟:“猪场吗?我打个电话问问他们情况。”
村民:“那你们要走这现场来感受一下,来闻一下吗?”
江津区李市镇政府环保工作岗负责人王伟:“胡老师是这样的,现在是非工作时间,你可以打政府值班室电话。”
可当村民拨打李市镇政府的值班室电话时,“皮球”又被踢了回来。
村民:“你们有没有人来现场看一下情况?”
江津区李市镇政府值班室工作人员:“你是向哪个部门反映过的?”
村民:“环保岗的王伟。”
江津区李市镇政府值班室工作人员:“我去和他沟通一下,他具体经办的话,也要明天上班了才处理得到。”
记者通过现场蹲守,发现直到第二天中午,依然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前往养猪场进行排查。
江津区李市镇政府副镇长唐平:“下班时间只要有投诉,我们现在制定的方案就是只要有投诉,我们就会去现场。”
记者:“老百姓投诉第一时间你们没有到,第二天也没有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
江津区李市镇政府环保工作岗负责人王伟:“非工作时间段,确实我们该到场没有到,是工作上的失责。”
投诉处理不及时,是工作态度的问题。那么反复整改臭气却依然存在,又是什么原因呢?记者在该养殖场外围观察发现,江津区生态环境局提出的整改方案中,几个关键点并未完全落实。比如:部分本应密闭的排风口,依然敞开;新装的除臭风机,并未全部开启。
记者:“你们平时要求他们全部开启除臭设施。”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队长赵波:“对的。”
记者:“那他们有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呢?”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队长赵波:“按道理他们应该达到。”
记者:“那你们有没有监督过?他们是否像你们说的全部开启?”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队长赵波:“嗯......这一块我们作为区里,日常没有去看他到底有没有开启。”
有措施,无监管,如何能保证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呢?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队长赵波:“有时候晚上接到投诉件,就第二天早上去,有时候根据工作人员派件时间决定。”
记者:“这种情况有可能那时臭气已经消散了,你们到现场就不会有臭气排放的情况。”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队长赵波:“有可能有这种情况。”
记者:“这样如何能排查到最真实的情况呢?”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队长赵波:“.....,这块的话只能通过现场的检查,只有通过现场检查。”
整改方案写得明明白白,可一到夜里和周末就走了样;投诉电话也提供了,但村民拨打却无人到场。村民们无奈之下调侃道,臭气也学会了“上下班”,这实际上暴露出基层环境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断点”和“空白”。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落实环保责任?如何确保群众的投诉能得到及时响应?这些都是当地相关部门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徐娅 卢曦 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