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见证伟大抗战精神】一份手写珍档 揭开重庆大轰炸日军罪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持人看新重庆工作室推出特别策划《见证伟大抗战精神》,通过一件件文物档案,一段段珍贵口述史,带您真切感受在重庆这片热血土地上生长延续的伟大抗战精神。抗战期间,由于重庆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战略作用,侵华日军试图采取对这座城市实行无差别轰炸的方式,来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日军的无差别轰炸,持续了6年零10个月,史称重庆大轰炸。今天的《见证伟大抗战精神》,跟随主持人一起,见证重庆愈炸愈强的坚韧不屈。

这份84年前手写的表格,记录下了重庆人民的黑暗5小时。1941年6月5号,日军出动了24架轰炸机,在18点18分至23点27分间向重庆投下了82枚爆炸弹、13枚燃烧弹,突袭130余次。这些数字背后,是日军侵华血淋淋的罪证,也是重庆作为抗战大后方最惨烈的一次伤痛。

重庆大轰炸幸存者粟远奎(92岁):“我的家庭遇难,我的亲人遇害。”

重庆大轰炸幸存者陈桂芳(93岁):“手臂上,日本飞机炸的。弹片从那里穿进去,穿到那边,头经常痛。”

二战期间,重庆遭受日军无差别轰炸6年零10个月,史称“重庆大轰炸”。而在1941年6月5号晚,日军对重庆更是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轰炸。

这是自1940年雾季以来,日军对重庆的第一次夜袭。平时,市民习惯白天躲避空袭,一到傍晚,从近郊去城里的人就特别多。当晚,远居南岸、江北的民众来不及渡江,只有就近到城内的防空洞躲避。原本只能收容五千人的公共防空大隧道,挤进了近万人。由于避难人数太多,轰炸时间长,洞内缺氧,最终导致了骇人听闻的大隧道窒息惨案。

重庆大轰炸幸存者粟远奎(92岁):“空气不好,人一多了过后,我一挤,我就和家人挤散掉了。时间就久了,昏迷了,抬尸体的人就来抬我来了,这一抬就给我抬醒了。‘哎呦,这个娃儿还是活的。’结果我一看周边都是尸体,我是在死人堆里面的爬出来的,我两个姐姐遇难在那个洞子里面了。”

这样的无差别轰炸持续至1944年12月。造成重庆大量无辜市民伤亡,居民区成为废墟,城市工商业区和公共设施被毁,外事机构受损严重,重庆郊外村落也无一幸免,受到空袭。

作为重庆大轰炸的受害者,以粟远奎、陈桂芳为代表的民间对日索赔团,自2004年起多次赴日诉讼,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赔偿。采访中,陈桂芳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份对日索赔而整理的陈述书。

重庆大轰炸幸存者陈桂芳(93岁):“画的是什么?日本把那些房子炸烂了,这是我妈妈抱着我。炸弹,只见一排一排往底下丢,像下雨一样。家也没得了,什么都没得了,一个光人,当时穿的都没有,好惨。”

在轰炸后,有市民在残垣断壁上写下“愈炸愈强”四个大字,重庆并没有被击垮,反而愈炸愈强。

重庆大轰炸幸存者陈桂芳(93岁):“大家也在吼,有人也在写。不怕你炸,我们中国,你是炸不垮的,你越炸,我们越强。”

重庆大轰炸幸存者粟远奎(92岁):“你白天来炸,我晚上都还要生活。重庆的夜市就是抗战时期开始的。”

数以万计的重庆百姓打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防空工程。在1600多个防空洞里,他们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生产军需民用物资……从地上到地下,重庆人不仅生活继续,还为抗战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援。

如今,洞口外的世界变了,从求生隧道到穿城轨道,密密麻麻的防空洞融入了城市建设的毛细血管,承载起山城的人间烟火。重庆人不屈不挠顽强坚韧的精神,也镌刻进城市的每个角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